學生問:請問在特殊教育法中,ADHD是否成一獨立障礙類別?(教師甄試達人「許世穎」杜威)
許世穎: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在我國特殊教育法之「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中,被歸類於嚴重情緒障礙,ADHD並未獨立成--障礙類別;但是,在家庭與教室中,ADHD的兒童非每一位都有「嚴重」的情緒困擾,稍有過度標記之嫌。摘自網路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兒童相當常見,筆者任教國小及擔任行政工作便接觸不少個案。其實,早在民國 74 年世穎就讀「台北市立師專 / 心理輔導組」時,當年特殊教育法剛頒佈,即有ADHD成一獨立障礙類別的聲音出現。但在實務上,中小學輔導室設有特教組。故輔導與特教兩者業務多半互相支援
ps:民國 74 年師專尚未改制師院,因此也沒有特殊教育系,不過母校「台北市立師專。至今仍是兒童特殊教育龍頭,吾師柯平順教授,以及陳榮華、毛連塭兩位當年兩位師專校長 ...均為國內特殊教育方面之權威。任教補習班時世穎曾多年指定:吾師陳榮華《行為改變技術》為上課用書(教師甄試達人「許世穎」杜威)粉絲團 ~請按此
中小幼教甄【校長主任】初複試自介人設【限量量身打造】雖然投資最貴學費.但也最能助你1堂快速上岸98%(團體班100%)拯救流浪痛苦8800萬終身領【補教界第1位】36年11萬最多人(全國最高鐘點)從實習被當8次落榜到3進3出二度雙榜首【站前地王31年市場考驗】本部落格腆為全國經營最久(16年)點閱人數亦最高(487萬人次)教甄專業部落格
2014-11-30
行政院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心理學」6 年授課心得
行政院退輔會「心理學」6 年授課心得:25 年前我剛分發到國小教書時,還遇過許多軍人轉任的國小老師。我是台北市立師專畢業的,所以分發到台北市。後來聽考進台北市的同事講,外縣市更多。(當年要到台北市教書要考試,聽說也能花錢和台北市的老師互調)
後來我受邀至「行政院退輔會 / 文官教育中心」教了 6 年書,輔導退伍軍官參加退除役特考。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將官班」錄取率幾乎是 100 %,但真的是我那麼會教,猜題神準嗎?
歐文教授 vs 許世穎(杜威)教師甄試輔考搭配多年
許世穎:歐文教授您好:弟過去曾在「台北志光」和您搭配教「教甄」(當然,前輩您是主角。弟只是配角)和我一樣「公費師專」出身的您一直是我學習的榜樣。師專學弟:許世穎
歐文教授:與您搭配是我的榮幸,謝謝您的誇獎,感謝,常聯絡。
許世穎:在志光任教的那幾年,都在您的庇蔭下。感念...祝:教安!
教師甄試達人「許世穎」杜威(粉絲團)請按此
歐文:許兄,歐文向您問好,向您報到。
許世穎:感謝教甄大師「歐文教授」來按讚,弟甚感榮幸!
學校輔導工作「心輔所」輔考社群(全國唯一)粉絲團~請按此
歐文教授:與您搭配是我的榮幸,謝謝您的誇獎,感謝,常聯絡。
許世穎:在志光任教的那幾年,都在您的庇蔭下。感念...祝:教安!
教師甄試達人「許世穎」杜威(粉絲團)請按此
歐文:許兄,歐文向您問好,向您報到。
許世穎:感謝教甄大師「歐文教授」來按讚,弟甚感榮幸!
學校輔導工作「心輔所」輔考社群(全國唯一)粉絲團~請按此
沒修過「教育學程」,卻想當「學校輔導教師」怎麼辦?
專任輔導教師嚴重不足 8158 位(須領有教師證)欲到學校任職,務必同時具有「輔導學分 + 教育學分」。補教界甚少授課教師具備,提醒您小心分辨!(筆者曾任國小教師兼主管 21 年)
學生問:專任心理輔導教師嚴重缺少 8158 位,但大學時未修教育學程,該怎麼辦?
許世穎:念師範體系心輔所,同時取得心理輔導(諮商)及學校教師兩種專業,「進可攻,退可守」,不論以後是否要去學校服務(當然,還是建議以未來可領月退的「公立學校教師」為優先考量)
提醒您:「心理輔導類」研究所的出路很廣,除了(1)心理輔導教師(2)諮商心理師(3)臨床心理師…之外,還有許多選擇,如:企業、工商團體心理顧問(許老師曾任「扶輪社」理監事及心理顧問11年)、投入「非醫學」療法(藝術治療、園藝治療、杜威老師本身即為「閱讀治療教師群」創辦人)、自行創業(許世穎「工商心理學」書院WHF站前地王班/院長)。參見:如何考取「心理輔導類」研究所?專任輔導教師嚴重不足 8158 人
學生問:專任心理輔導教師嚴重缺少 8158 位,但大學時未修教育學程,該怎麼辦?
許世穎:念師範體系心輔所,同時取得心理輔導(諮商)及學校教師兩種專業,「進可攻,退可守」,不論以後是否要去學校服務(當然,還是建議以未來可領月退的「公立學校教師」為優先考量)
提醒您:「心理輔導類」研究所的出路很廣,除了(1)心理輔導教師(2)諮商心理師(3)臨床心理師…之外,還有許多選擇,如:企業、工商團體心理顧問(許老師曾任「扶輪社」理監事及心理顧問11年)、投入「非醫學」療法(藝術治療、園藝治療、杜威老師本身即為「閱讀治療教師群」創辦人)、自行創業(許世穎「工商心理學」書院WHF站前地王班/院長)。參見:如何考取「心理輔導類」研究所?專任輔導教師嚴重不足 8158 人
認知心理學《老虎、蛇和牧羊人的背後》決策心理學
睜大雙眼,閃閃發亮的,不一定都是金子。《老虎、蛇和牧羊人的背後》如果你打算尋求專家的重要 「 客觀 」建議,先找出他們的薪水是誰付的,以及這可能代表著甚麼利益衝突。 摘自:《老虎、蛇和牧羊人的背後》 P.83
政治人物、經濟學家和投資者,很容易就陷入同樣的陷阱中。他們通常將全副心力專注於經濟成長,將其視國家表現的終極指標;然而成長指標並沒有告訴我們,相關成長是如何達成的。如果你砍掉自家全部的樹,把木頭賣去當柴火,對成長當然有幫助,但那真的拿來衡量一個國家有多成功嗎?當然不行,想想與林被摧毀對當地棲息地造成的一切問題,以及後續的全球暖化,然後想想這種短視近利的思考,在未來將引發的巨大經濟成本。
『成長』也沒有完全告訴我們掠奪而來的東西是如何分贓,並未提及社會不公或性別差異,也沒提到可能釀成革命的不滿情緒。事實上,『成長』幾乎沒告訴我們一個國家實際上的表現,也沒告訴我們這個國家的未來。《老虎、蛇和牧羊人的背後》 P.28
這是個「臉書動態消息」和「instagram照片分享」的時代,也是個「維基百科條目」和「網站評論推薦」的時代,
只要有手機和電腦,人人都可以是公民記者和策展人。
在每天10,000個決定中,哪些資訊是真的?誰說的話可以信?
你要如何選擇最好的?
美國聲譽卓著的認知心理學教授,著手進行一項了不起的實驗,讓一群美國學生與華人學生看一組影像,每張影像只出現三秒鐘,內容五花八門,有天上的飛機、森林裡的老虎、路上的車輛……你懂的。
教授好奇美國學生與華人學生會如何看待這些影像,會以完全不同的方式來觀看它們嗎?會看到同樣的東西嗎?舉例來說,如果地上有蛇,誰會注意到?
場景轉換到英格蘭坎布里亞郡,詩人和藝術家讓這個美麗的英國鄉間永垂不朽。時間是1986年,1800英里外的蘇聯車諾比發生了一場恐怖核災,災難一週後輻射落塵開始向外波及,落塵量是廣島原子彈的400倍。
英國政府開始關切,擔心坎布里亞羊群受到影響,吃下沾有輻射落塵的草,而羊肉是本地主要的出口品。
政府找來一群頂尖的核能科學家,專家判定羊群吃草不會受到污染。但當地的牧羊人卻有不同看法。
老虎、蛇和牧羊人的背後有什麼?
在這個資訊氾濫的時代,我們一週接觸到的資訊量,超過17世紀一般人終生可能接觸到的資訊量。無論你是上班族、政商領袖、專業人士或普通家長,每天都有超過一萬個選擇等著你做決定。選錯早上要喝的咖啡沒什麼,頂多皺一下眉就過去,但財務、健康或工作上做錯決定,可能會導致你身體變差、變窮或丟掉飯碗,甚至可能對自己或他人的人生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本書作者諾瑞娜‧赫茲為大學教授、經濟學家、策略大師、作家暨講師,帶我們了解這個凡事數位化、什麼都要上網查一下的時代,隱藏著什麼樣的騙局、迷思與機會,讓我們用全新觀點看待網路世界,學會善用真正的「專家」知識,解決工作與生活上的大小難題。
掌握書中10個步驟,讓你看到老虎看到蛇,不再莫名害怕神祕的納可利瑪人,知道網路上不但有假評論和假分身,還有殭屍大軍和五毛黨。並且能勇於拒絕盲從、挑戰專家,善用牧羊人的「在地」智慧,正確解讀各種資訊,為自己做出更聰明的決定。
睜大雙眼,閃閃發亮的,不一定都是金子。
政治人物、經濟學家和投資者,很容易就陷入同樣的陷阱中。他們通常將全副心力專注於經濟成長,將其視國家表現的終極指標;然而成長指標並沒有告訴我們,相關成長是如何達成的。如果你砍掉自家全部的樹,把木頭賣去當柴火,對成長當然有幫助,但那真的拿來衡量一個國家有多成功嗎?當然不行,想想與林被摧毀對當地棲息地造成的一切問題,以及後續的全球暖化,然後想想這種短視近利的思考,在未來將引發的巨大經濟成本。
『成長』也沒有完全告訴我們掠奪而來的東西是如何分贓,並未提及社會不公或性別差異,也沒提到可能釀成革命的不滿情緒。事實上,『成長』幾乎沒告訴我們一個國家實際上的表現,也沒告訴我們這個國家的未來。《老虎、蛇和牧羊人的背後》 P.28
這是個「臉書動態消息」和「instagram照片分享」的時代,也是個「維基百科條目」和「網站評論推薦」的時代,
只要有手機和電腦,人人都可以是公民記者和策展人。
在每天10,000個決定中,哪些資訊是真的?誰說的話可以信?
你要如何選擇最好的?
美國聲譽卓著的認知心理學教授,著手進行一項了不起的實驗,讓一群美國學生與華人學生看一組影像,每張影像只出現三秒鐘,內容五花八門,有天上的飛機、森林裡的老虎、路上的車輛……你懂的。
教授好奇美國學生與華人學生會如何看待這些影像,會以完全不同的方式來觀看它們嗎?會看到同樣的東西嗎?舉例來說,如果地上有蛇,誰會注意到?
場景轉換到英格蘭坎布里亞郡,詩人和藝術家讓這個美麗的英國鄉間永垂不朽。時間是1986年,1800英里外的蘇聯車諾比發生了一場恐怖核災,災難一週後輻射落塵開始向外波及,落塵量是廣島原子彈的400倍。
英國政府開始關切,擔心坎布里亞羊群受到影響,吃下沾有輻射落塵的草,而羊肉是本地主要的出口品。
政府找來一群頂尖的核能科學家,專家判定羊群吃草不會受到污染。但當地的牧羊人卻有不同看法。
老虎、蛇和牧羊人的背後有什麼?
在這個資訊氾濫的時代,我們一週接觸到的資訊量,超過17世紀一般人終生可能接觸到的資訊量。無論你是上班族、政商領袖、專業人士或普通家長,每天都有超過一萬個選擇等著你做決定。選錯早上要喝的咖啡沒什麼,頂多皺一下眉就過去,但財務、健康或工作上做錯決定,可能會導致你身體變差、變窮或丟掉飯碗,甚至可能對自己或他人的人生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本書作者諾瑞娜‧赫茲為大學教授、經濟學家、策略大師、作家暨講師,帶我們了解這個凡事數位化、什麼都要上網查一下的時代,隱藏著什麼樣的騙局、迷思與機會,讓我們用全新觀點看待網路世界,學會善用真正的「專家」知識,解決工作與生活上的大小難題。
掌握書中10個步驟,讓你看到老虎看到蛇,不再莫名害怕神祕的納可利瑪人,知道網路上不但有假評論和假分身,還有殭屍大軍和五毛黨。並且能勇於拒絕盲從、挑戰專家,善用牧羊人的「在地」智慧,正確解讀各種資訊,為自己做出更聰明的決定。
睜大雙眼,閃閃發亮的,不一定都是金子。
2014-11-29
柏根塔爾 James Bugental 存在主義治療法
存在主義治療法代表人物:柏根塔爾 James Bugental 提出治療的生命改變取向(life-changing approach),將治療視為治療者和當事人一起探索當事人主觀世界的旅程,並幫助當事人去檢定並修正他們如何回答生命的存在問題
在《心理治療師的藝術》(The Art of the Psychotherapy)(1987)一書中,柏根塔爾敘述生活改變取向的治療法。 他視治療是治療者與當事人一起深索當事人主觀世界的一種探險。 他強調,這種探尋必須治療者也樂意去接觸自己的現象學世界。 他說,治療的重點在於協助當事人去檢查自己如何回答生活中的存在問題,挑戰他們重新調整這些答案,使能開始過著坦誠的生活。 摘自網路
存在主義治療為治療實務的哲學取向,非一套技術。強調人對自身遭遇的詮釋有選擇的自由。治療的其中一個主要目標是鼓勵當事人仔細思考生命,認清他們可選擇的替代方案,並做選擇。存在治療是一種對生命價值和意義的追尋過程。
Frankl:意義治療法(logotherapy)→透過意義來治療。
Rollo May將存在主義從歐洲引介到美國,將存在主義的關鍵概念轉換成實際的心理治療理念。
柏根塔爾 James Bugental 提出治療的生命改變取向(life-changing approach),將治療視為治療者和當事人一起探索當事人主觀世界的旅程,並幫助當事人去檢定並修正他們如何回答生命的存在問題
Irvin Yalom發展一套存在主義取向的治療,焦點放在四個人類的終極關懷:死亡、自由、存在的孤獨、無意義感。
貳、主要概念
一、人性觀
1.存在主義的立基點:對個人的尊重、探索關於人類行為的新觀點、發展了解人類行為的各種方法。
2.當代存在主義取向的焦點放在當事人被拋擲於世界的孤獨感,及面對孤立狀態的焦慮感。
3.人性本質:我們存在的意義從未固定,且不會固定
二、命題一:自我覺察的能力
1.自我覺察的能力愈高,我們自由的可能性愈高。
2.我們有採取行動與不採取行動的選擇,不行動也是一種選擇。
三、命題二:自由和責任
1.即使我們是毫無選擇被拋擲在這世界,我們的生活態度和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仍是我們選擇的結果。
2.誠懇的生活指的是真實的探討自己存在的價值;不誠懇的生活包含缺乏為自己生命負責的自覺及假定自己的存在大部分是被外在力量控制。
3.諮商者的工作:邀請當事人認清自己是怎樣讓他人來替自己做決定的;鼓勵他們往自主的方向前進。
四、命題三:追求自我認同以及與他人的關係
1.存在的勇氣:當事人最大的恐懼之一是他發現自己的存在沒有核心(core),沒有自我,沒有內容(substance),只有他人對自己期待的反映(reflections)→如果我脫下面具,裡面什麼都不存在。
2.孤獨的經驗:當我們體認到除了自己之外,不能依賴任何人來肯定自己時,孤獨就會產生。也就是說,我們必須獨自賦予自己生命的意義。因此,孤獨無法治癒。
3.關係的經驗:人必須依賴和他人之間的關係而生存。當我們能獨自站起來,探索自身屬於自己的內在力量,我們和他人的關係便能建立在自我的實現上,非自我的剝奪上。治療者幫助幫是人去分辨他和別人的關係是神經質的依附,或是雙方都能從關係中獲得生命肯定(life-affirming)的關係。
4.與我們的自我認同搏鬥:因為我們害怕面對自己的孤獨感,所以放棄了自我認同,讓他人規畫自己的生命。治療者會促使當事人面對他們須獨自找到自己的答案的事實。
五、命題四:意義的追尋
1.拋棄舊有價值的問題:在拋棄舊(或被灌輸的)價值觀後,卻找不到新價值。
2.無意義感:導致空虛和虛無感。由於並不存在命中注定的目標,因此人必須面對自己要創造自己生命意義的事實。
存在的罪惡(existential guilt):來自於自己有所不足的感覺,了解到自己並沒有達成自己期盼的那種人。
3.創造新的意義:即使遭受了苦難,人還是能在其中探索到意義。"意義"是我們投入創作、愛、工作或建設之後的副產物。
六、命題五:焦慮是一種生活的狀態
1.焦慮源自於個人為了追求生活的努力、維持和肯定自我存在的努力。
2.一般性的焦慮:成長的泉源,是面對事情時適當的反應,不須被抑制。
3.神經性焦慮:使人產生無力感,要減少。
4.存在性焦慮(existential anxiety)是一般性焦慮的一種形式,當我們逐漸增加對自由的覺察,並了解接受或拒絕這些自由的結果時,會同時增加存在性焦慮。
5.治療目標不是讓生存變得較容易或安全,而是鼓勵當事人辨認出生活不安及焦慮的來源並加以處理。
七、命題六:覺察死亡與無存
1.人若能體驗人會死,知道沒有無限的時間完成計畫,將會更重視現有的時光。
2.治療的焦點之一是探索當事人在他們視為有價值的事上做到了什麼樣的程度。
3.認清死亡會讓人產生一股力量,讓我們改變舊有的習慣,並以更真誠可靠的方式生活。
參、治療歷程
一、治療目標
1.讓當事人能夠接受令人害怕的行動自由及責任。
2.幫助當事人擺脫僵化的窠臼,挑戰阻礙他們追求自由的狹隘及強迫性的傾向。
3.協助當事人面對追求自由的焦慮,並找到正確的行動,以真實可靠的目的來指引他們創造有價值的存在。
4.治療目的並不在"治好"當事人,而是協助他們覺察自己在做什麼,並擺脫受害者的角色。
二、治療者的功能與角色
1.了解當事人的主觀世界,以協助當事人形成新的了解與決定。
2.配合當事人使用不同的治療技術。
3.治療者邀請當事人接受自己的責任,當當事人抱怨自己陷於困境並責備他人時,治療者會問:當事人是否做了什麼事促成這樣的狀況?
4.面對"存在受制(restricted existence)"的當事人,治療者會面質她們如何侷限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或是如何卡住,並幫助他們覺察自己在促成這樣的處境中扮演了什麼角色。
三、當事人在心理治療中的經驗
1.當事人受到明確的鼓勵,去認真面對在他們世界中自己的主觀經驗,以及對自己現在的選擇方向負責。
2.當事人被鼓勵以領悟為基礎來採取行動,並決定如何以不同方式生活。
3.當事人被要求主動,去探索過程中的恐懼、罪惡感或焦慮。
四、治療者和當事人間的關係
1.治療是治療者和當事人共同參與的一段旅程。治療者必須提供適當的對待態度,以及誠實、統整、勇氣等個人特質。
2.Buber提出"我/你"概念,即直接的、交互的、當下的接觸。存在治療不鼓勵客觀與專業距離,治療者會努力和當事人建立關懷和親密的關係。
3.強調"當下存在(presence)"的重要性,治療者成為當事人活生生的夥伴。
4.治療的核心是"尊重",相信當事人有確實的潛能來處理自己的困難及挖掘不同存在方式的能力。
5.治療者以真誠的行為邀請當事人一同成長,願意在適當的時機選擇性的自我表露(尤其是這樣的分享對當事人有幫助時)。
肆、治療技術與成程序
治療過程可分為三階段:
一、治療者幫當事人辨識和澄清他們自己關於世界的假設,釐清他們如何知覺自己的存在及探索存在的意義。讓他們檢定自己的價值觀、信念及評斷自己能力的假設。
二、治療者鼓勵當事人更完整的檢視他們目前價值系統的來源及權威,引導出新的領悟及對自身價值和態度的重新建構。當事人會比較清楚什麼生活是值得去過的,對內在評價過程也會有比較清楚的感覺。
三、治療者幫助當事人找到方法,將他們在諮商中學到的一切付諸行動。
以上摘自網路:輔導與心理諮商:存在主義治療
存在心理治療「哲學諮商師」許世穎:台灣の歐文亞隆
2014-11-28
你比自己想的更完美:善待自己的7個步驟》臨床心理學博士:隆巴多
更懂得善待自己的7個練習(臨床心理學博士:隆巴多)
1.檢驗你的過去:是什麼傷害了我們自己?
2.評估你的期望:我的期許合理嗎?
3.鞏固新的道路:更好的方式,同樣完美的結果
4.越挫越勇:每跌倒一次,就更堅強一次
5.擺脫極端思考:這不是非黑即白的世界
6.要比就跟自己比:找到屬於自我的美好
7.超越自我:為了真正的熱情行動
(摘自:《你比自己想的更完美:放下焦慮、擺脫困擾,懂得善待自己的7個步驟》臨床心理學博士:伊麗莎白.隆巴多 Elizabeth Lombardo)
1.檢驗你的過去:是什麼傷害了我們自己?
2.評估你的期望:我的期許合理嗎?
3.鞏固新的道路:更好的方式,同樣完美的結果
4.越挫越勇:每跌倒一次,就更堅強一次
5.擺脫極端思考:這不是非黑即白的世界
6.要比就跟自己比:找到屬於自我的美好
7.超越自我:為了真正的熱情行動
(摘自:《你比自己想的更完美:放下焦慮、擺脫困擾,懂得善待自己的7個步驟》臨床心理學博士:伊麗莎白.隆巴多 Elizabeth Lombardo)
2014-11-25
William James 美國心理學之父
如果我們走進屋子時,沒有人轉頭過來;
如果我們做事時,沒人搭理;
如果我們遇到的每個人都對我們不理不睬,
就好像我們根本不存在一樣;
那麼我們心中便會升起一股憤怒和絕望的情緒。 William James 美國心理學之父
如果我們做事時,沒人搭理;
如果我們遇到的每個人都對我們不理不睬,
就好像我們根本不存在一樣;
那麼我們心中便會升起一股憤怒和絕望的情緒。 William James 美國心理學之父
自戀時代》自戀人格障礙NPD失控的正向思考
社會心理學的研究不斷發現:
專注於社會地位與物質金錢的人,比較可能憂鬱;相反的,
專注於親近關係的人,長期而言則會比較快樂。
(摘自《自戀時代》社會心理學家:圖溫吉)
"在其自戀、不成熟及標新立異之人格特質作用下,鄭捷將其殺人誓言做為其個人標記之傾向,換言之 ,即沒有殺人誓言之鄭捷,可能無法獲得他人的注意。而隨著其網誌活動及其與同儕之互動中,殺人誓言獲得強化,而其對於社會規範之不在乎及以自我為中心傾向,採取隔離或自我欺騙之方式,將任何反對其殺人誓言正當性之感性或理性勸阻、論述忽略或擱置,維持其殺人誓言之穩固性。"摘自蘋果日報
................
沈政男(精神科醫師)鄭捷被新北地檢署起訴,求處四個死刑,
這結果不難逆料,比較特別的是鄭捷的精神鑑定報告,以及犯案動機的推斷,
這部分醫法聯手,畫出了鄭捷這位眾人眼中的冷血殺手,
內心發展的圖像,非常不容易,是相當值得一讀的起訴書,
通篇的關鍵字是「自戀」兩個字,這是這類大規模兇殺案,最常見的犯案特質,
先前很多人說鄭捷是反社會,明顯不是,因為反社會犯案大都為了情仇財這些尋常動機,
但大規模兇殺案不是,犯這樣的案子,根本是損人不利己,
那為什麼還犯案?就是滿足自戀需求,
什麼是自戀需求?就是得到肯定與讚賞的需求,
或者,弭平自戀式傷害的需求,這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
每個人都有,但程度不一樣,有的人從小不能接受一點點負面評價,
很容易受傷,好像一棟紙黏的房子,一下子就被刺穿,
有的人則是內心穩固,只要不是太大的羞辱,還能忍受,
舉例來說,在教室裡,當眾被老師甩耳光,
大概沒有人可以不羞愧到無地自容,但如果是被老師叫起,
當眾向被捉弄的女同學道歉呢?大部分人會困窘,在意,但不至於念念不忘,
在腦中閉門造車,醞釀復仇計畫,
然而就是有少部份人會!因為這樣的處罰,對這些人來說,
形成了嚴重的自戀式傷害,狠狠刻在心板,永遠忘不了,
其實不少孩子,第一次被父母師長嚴厲處罰的時候,
都曾幻想長大後要報復,但真的長大以後,就忘了,不會耿耿於懷,
然而鄭捷特殊之處就在此,他不但沒有忘記這樣的傷害,
還隨著成長過程,繼續將其他傷害累積起來,越堆越重,
成了心頭難以承受,隨時隱隱作痛的傷痕,
你看他國中時代被老師管教,竟然帶美工刀要刺殺老師,
鄭捷念的是明星國中,他也不是成績不好的學生,
怎麼會做出這樣的攻擊舉動、當時學校有沒有介入輔導,
都值得後續關注,其實他國中那次攻擊,就是一種自戀式反擊,但那次有明確對象,他恨的是老師,然而不到十年以後,他的自戀式反擊,卻是針對茫茫渺渺,
跟他無冤無仇,也沒有直接冒犯他的社會大眾,
為什麼要拿無辜的捷運乘客當行兇目標?
這是鄭傑犯案動機裡,最值得關注探討之處,
中央社的報導裡對這點有解釋:「他認定應貫徹殺人誓言,否則就是否定自己」,
這一句非常重要,這句話點出了鄭捷後來幾年的殺人計畫,
已經從殺害特定對象來達到自戀式復仇,「升級」成了對自己誓言的實踐,
有沒有看到「否定自己」幾個字?自戀需求是什麼?
上面說過了,就是肯定與讚賞,
也就是說,鄭捷行兇,動機之一,就是希望得到自我肯定與讚賞,
當這個世界都不能對我肯定與讚賞,最後的正面回饋來源,就只剩下自己,
這或許就是鄭捷從很小的時候,就認定人生虛無,不值得活,
這樣灰色人生觀的理由之一,
大規模殺人,本質上是一種殺人後自殺,其實就是一種變相的自殺,
這類兇手在華麗壯闊的殺人場面裡,滿足了宰制社會,
對世界反擊的自戀需求,滿足自戀式復仇的需求,
這是鄭捷殺人後說「感覺很舒坦」,這句話的由來,
因為這是一種復仇任務,自己給自己的任務,完成任務,當然如釋重負,
鄭捷起訴了,相信也很快就會判刑,送上刑場,
起訴一個大規模殺人兇手,只要兩個月,
但養成一個大規模殺人兇手,卻要二十年,
沒有人天生要殺人,都有成長脈絡可循,
檢察官的起訴書與醫院的精神鑑定書,只是了解這位台灣社會,
前所未有的殺手,初步的心理探索,
未來應該繼續做出更深入的挖掘。
................
(中央社記者蔡沛琪、王鴻國台北21日電)新北地檢署調查發現,台北捷運殺人案被告鄭捷反社會、自戀,曾在網誌寫殺人文章分享給朋友獲關注,強化殺人誓言。
檢方依殺人等罪起訴鄭捷,求處死刑。根據醫院精神鑑定報告,鄭捷具反社會、自戀人格,性格不成熟,常有標新立異的舉動,欠缺同理心,他長期有尋死念頭,但無勇氣自殺
檢方調查發現,綜觀鄭捷成長期間自戀特質,一旦受傷,就會著手報復。國小階段,他音樂課吹直笛擾鄰,鄰座女同學報告老師,老師要他起身當眾道歉;後來另名女同學又和他對立,都讓他自覺受傷,決心立誓殺人報復。
國中導師嚴厲管教,使他自戀特質受傷,竟隨身帶美工刀伺機刺殺老師;一名同學挑釁,他竟拿剪刀戳傷對方。他和一名「獨行俠」同學交好,兩人都愛看作家九把刀小說;他曾暗戀學妹未獲回應,他解讀「往後執行殺人後,少了一個擔心的對象,也未嘗不是好事」。
他遭遇嚴格管教及升學壓力,形成虛無世界觀,對自己悲觀、認為人生沒意義,產生厭世念頭。他認定應貫徹殺人誓言,否則就是否定自己。
鄭捷高一起,在個人網誌寫殺人誓言等文章,引發同學注意,在自戀、標新立異的人格特質下,獲他人注意,因此強化殺人誓言。後來他遭國防大學理工學院退學,轉學東海大學後又在友人舉發、教官調查及因無心學業而將面臨退學等多重壓力,於是啟動大規模殺人計畫。1030721中央社
..............
自戀,另一種失控的正向思考。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中「愛自己、做自己」能帶來自信和力量,難道不好嗎?很好,但自戀者不是充滿自信,而是過度自信,無視現實,不顧人際關係。這種膨脹的「正向」思考態度強調自我欣賞、追求物質財富、外貌、名人崇拜和名聲,極可能會對小自家庭教育,大至社會經濟皆造成危害。自戀就像是疾病,由某些因素引發,並透過特定管道傳染,而全球文化為何近年來會出現如此演變? 是什麼原因催化了這種現象?
戳破自戀假面,翻出背後的真實景象。《自戀時代》以輕鬆但詳實的筆調,佐以媒體報導及趣聞逸事,觀察自戀現象在現今大眾文化中嚴重的擴散趨勢,以及對各領域造成的問題。書中從美式文化令人「嘆為觀止」的實例,切入家庭教養、學校教育、媒體網路、物質消費、宗教信仰、人際關係等層面,列舉出各樣例證及數據,幽默地就自戀現象的成因、迷思,以及對「表現自己、唯我獨尊」這種目前蔚為風潮的成功必備觀念,進行引人深思的敏銳分析,同時提出有效的對治之道,是一部讓人重新思考主流價值觀的精采之作(許世穎推薦)
專注於社會地位與物質金錢的人,比較可能憂鬱;相反的,
專注於親近關係的人,長期而言則會比較快樂。
(摘自《自戀時代》社會心理學家:圖溫吉)
"在其自戀、不成熟及標新立異之人格特質作用下,鄭捷將其殺人誓言做為其個人標記之傾向,換言之 ,即沒有殺人誓言之鄭捷,可能無法獲得他人的注意。而隨著其網誌活動及其與同儕之互動中,殺人誓言獲得強化,而其對於社會規範之不在乎及以自我為中心傾向,採取隔離或自我欺騙之方式,將任何反對其殺人誓言正當性之感性或理性勸阻、論述忽略或擱置,維持其殺人誓言之穩固性。"摘自蘋果日報
................
沈政男(精神科醫師)鄭捷被新北地檢署起訴,求處四個死刑,
這結果不難逆料,比較特別的是鄭捷的精神鑑定報告,以及犯案動機的推斷,
這部分醫法聯手,畫出了鄭捷這位眾人眼中的冷血殺手,
內心發展的圖像,非常不容易,是相當值得一讀的起訴書,
通篇的關鍵字是「自戀」兩個字,這是這類大規模兇殺案,最常見的犯案特質,
先前很多人說鄭捷是反社會,明顯不是,因為反社會犯案大都為了情仇財這些尋常動機,
但大規模兇殺案不是,犯這樣的案子,根本是損人不利己,
那為什麼還犯案?就是滿足自戀需求,
什麼是自戀需求?就是得到肯定與讚賞的需求,
或者,弭平自戀式傷害的需求,這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
每個人都有,但程度不一樣,有的人從小不能接受一點點負面評價,
很容易受傷,好像一棟紙黏的房子,一下子就被刺穿,
有的人則是內心穩固,只要不是太大的羞辱,還能忍受,
舉例來說,在教室裡,當眾被老師甩耳光,
大概沒有人可以不羞愧到無地自容,但如果是被老師叫起,
當眾向被捉弄的女同學道歉呢?大部分人會困窘,在意,但不至於念念不忘,
在腦中閉門造車,醞釀復仇計畫,
然而就是有少部份人會!因為這樣的處罰,對這些人來說,
形成了嚴重的自戀式傷害,狠狠刻在心板,永遠忘不了,
其實不少孩子,第一次被父母師長嚴厲處罰的時候,
都曾幻想長大後要報復,但真的長大以後,就忘了,不會耿耿於懷,
然而鄭捷特殊之處就在此,他不但沒有忘記這樣的傷害,
還隨著成長過程,繼續將其他傷害累積起來,越堆越重,
成了心頭難以承受,隨時隱隱作痛的傷痕,
你看他國中時代被老師管教,竟然帶美工刀要刺殺老師,
鄭捷念的是明星國中,他也不是成績不好的學生,
怎麼會做出這樣的攻擊舉動、當時學校有沒有介入輔導,
都值得後續關注,其實他國中那次攻擊,就是一種自戀式反擊,但那次有明確對象,他恨的是老師,然而不到十年以後,他的自戀式反擊,卻是針對茫茫渺渺,
跟他無冤無仇,也沒有直接冒犯他的社會大眾,
為什麼要拿無辜的捷運乘客當行兇目標?
這是鄭傑犯案動機裡,最值得關注探討之處,
中央社的報導裡對這點有解釋:「他認定應貫徹殺人誓言,否則就是否定自己」,
這一句非常重要,這句話點出了鄭捷後來幾年的殺人計畫,
已經從殺害特定對象來達到自戀式復仇,「升級」成了對自己誓言的實踐,
有沒有看到「否定自己」幾個字?自戀需求是什麼?
上面說過了,就是肯定與讚賞,
也就是說,鄭捷行兇,動機之一,就是希望得到自我肯定與讚賞,
當這個世界都不能對我肯定與讚賞,最後的正面回饋來源,就只剩下自己,
這或許就是鄭捷從很小的時候,就認定人生虛無,不值得活,
這樣灰色人生觀的理由之一,
大規模殺人,本質上是一種殺人後自殺,其實就是一種變相的自殺,
這類兇手在華麗壯闊的殺人場面裡,滿足了宰制社會,
對世界反擊的自戀需求,滿足自戀式復仇的需求,
這是鄭捷殺人後說「感覺很舒坦」,這句話的由來,
因為這是一種復仇任務,自己給自己的任務,完成任務,當然如釋重負,
鄭捷起訴了,相信也很快就會判刑,送上刑場,
起訴一個大規模殺人兇手,只要兩個月,
但養成一個大規模殺人兇手,卻要二十年,
沒有人天生要殺人,都有成長脈絡可循,
檢察官的起訴書與醫院的精神鑑定書,只是了解這位台灣社會,
前所未有的殺手,初步的心理探索,
未來應該繼續做出更深入的挖掘。
................
(中央社記者蔡沛琪、王鴻國台北21日電)新北地檢署調查發現,台北捷運殺人案被告鄭捷反社會、自戀,曾在網誌寫殺人文章分享給朋友獲關注,強化殺人誓言。
檢方依殺人等罪起訴鄭捷,求處死刑。根據醫院精神鑑定報告,鄭捷具反社會、自戀人格,性格不成熟,常有標新立異的舉動,欠缺同理心,他長期有尋死念頭,但無勇氣自殺
檢方調查發現,綜觀鄭捷成長期間自戀特質,一旦受傷,就會著手報復。國小階段,他音樂課吹直笛擾鄰,鄰座女同學報告老師,老師要他起身當眾道歉;後來另名女同學又和他對立,都讓他自覺受傷,決心立誓殺人報復。
國中導師嚴厲管教,使他自戀特質受傷,竟隨身帶美工刀伺機刺殺老師;一名同學挑釁,他竟拿剪刀戳傷對方。他和一名「獨行俠」同學交好,兩人都愛看作家九把刀小說;他曾暗戀學妹未獲回應,他解讀「往後執行殺人後,少了一個擔心的對象,也未嘗不是好事」。
他遭遇嚴格管教及升學壓力,形成虛無世界觀,對自己悲觀、認為人生沒意義,產生厭世念頭。他認定應貫徹殺人誓言,否則就是否定自己。
鄭捷高一起,在個人網誌寫殺人誓言等文章,引發同學注意,在自戀、標新立異的人格特質下,獲他人注意,因此強化殺人誓言。後來他遭國防大學理工學院退學,轉學東海大學後又在友人舉發、教官調查及因無心學業而將面臨退學等多重壓力,於是啟動大規模殺人計畫。1030721中央社
..............
自戀,另一種失控的正向思考。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中「愛自己、做自己」能帶來自信和力量,難道不好嗎?很好,但自戀者不是充滿自信,而是過度自信,無視現實,不顧人際關係。這種膨脹的「正向」思考態度強調自我欣賞、追求物質財富、外貌、名人崇拜和名聲,極可能會對小自家庭教育,大至社會經濟皆造成危害。自戀就像是疾病,由某些因素引發,並透過特定管道傳染,而全球文化為何近年來會出現如此演變? 是什麼原因催化了這種現象?
戳破自戀假面,翻出背後的真實景象。《自戀時代》以輕鬆但詳實的筆調,佐以媒體報導及趣聞逸事,觀察自戀現象在現今大眾文化中嚴重的擴散趨勢,以及對各領域造成的問題。書中從美式文化令人「嘆為觀止」的實例,切入家庭教養、學校教育、媒體網路、物質消費、宗教信仰、人際關係等層面,列舉出各樣例證及數據,幽默地就自戀現象的成因、迷思,以及對「表現自己、唯我獨尊」這種目前蔚為風潮的成功必備觀念,進行引人深思的敏銳分析,同時提出有效的對治之道,是一部讓人重新思考主流價值觀的精采之作(許世穎推薦)
2014-11-24
學校諮商心理師/心理輔導教師《發展性輔導》吳芝儀教授
各類心輔專業人員如何在校園中各盡其職、發揮輔導學生的最佳效能?則與其遴選和培訓機制息息相關。2011 年修法增置輔導教師之後,各縣市積極聘足法定人力,使得大量未必經過學校諮商專業培訓人員,倉促進駐校園,不諱言部分輔導教師的專業能力和輔導效能均令人質疑
各縣市學生輔導諮商中心則運用以「醫事技術人員」培訓卻未必具備中小學場域實務經驗的「心理師」來擔任「督導」,傳遞心理師所熟悉卻未必適合學生成長發展議題的診斷、諮商或治療知識和技術,使得輔導教師的專業認定也開始朝向醫療體系傾斜靠攏,以致許多輔導教師只願意待在諮商室裡從事個別諮商,缺乏與導師、學科教師、家長或行政人員協同合作的系統化視野,甚至以為在學校中透過輔導課程來從事心理教育的班級輔導工作是必須避免的「雙重角色」。殊不知「發展性輔導」才是美國學校諮商師造福所有莘莘學子無可旁貸的重責大任。(摘自國立嘉義大學師範學院[輔導與諮商學系暨研究所]吳芝儀教授)
學校輔導工作「心輔所」輔考社群(粉絲團)
學校輔導工作「心輔所」輔考社群(粉絲團)
2014-11-22
發展心理學》20 歲的人算是一個成熟個體嗎?還是所謂「實足年齡」
只看一個人怎麼做,不看他怎麼說。~ 摘自《最後的演講》蘭迪‧鮑許
一個人若有想飛的衝動,絕不會讓自己爬在地上。~ 海倫凱勒
如果你的全部學識與才華都能通過 google 輕而易舉地搜索出來,在人人都會上網的年代,你的價值就等於零。~ 覃彪喜
雖然夢想不一定會實現,但是沒有夢想就什麼都不會實現。
拋棄夢想就等於是拋棄了生命的主導權。
工作經驗的真正價值,不在於曾擔任某些職位,甚至也非擁有了某個工作的專業知識。
而是這些曾經全心投入的工作經驗,能讓你更了解自己。這才是無可取代的個人領悟。
20 歲的人,算是一個成熟的個體嗎?
孔子的說法或可參考:吾十又五而志於學(有志學習),三十而立(立業,確立職業),四十而不惑(較為成熟而不迷惑)。五年級大叔我,回顧 20 幾年前愚蠢的自己,深深覺得當年經歷的 20 歲月,只不過是發展心理學上所謂的「實足年齡」
在二、三十歲的年紀時,很難有明確的生活哲學,而且也不能輕易地確定下來。所謂的哲學,是價值觀的總結,而總結的前提是必須要有足夠的經驗累積。孔子也說過,年輕人應該多學習,不要貿然教育別人。為了讓自己累積更多內涵,應該多聽、多閱讀、多思考。在實際生活中親近有智慧的長者,並向其請益。老師之所以稱為「老」師,不僅要年長,更要有智慧。因為生活是全面的,而聰明並不等於智慧。~ 南仁淑
臨床心理學家梅格.潔伊博士分享她輔導20歲年輕人的經驗及其重 要性:在這人生的啟航階段,往往一句話便輕易改變他們的航向,影 響一生的終點;並提出 3 項建議:
1.摒棄你的自我認同危機;開始累積自我認同資本:成為你想要成 為的人
2.充分利用有限的人際網路,爭取夢想的工作機會。
3.挑選合適的伴侶,以建構未來的家庭。
梅格.潔伊(Meg Jay)博士語重心長的下結語:不要用無知或無所作為來定義你自 己;現在是決定你一生的重要時刻。以上摘自《20世代,你的人生 是不是卡住了》許世穎 Dewey 推薦
心理治療有效嗎?(存在心理治療「哲學諮商師」許世穎:台灣の歐文亞隆)
Corey 在教科書中引用歐文.亞隆的觀點,提出三大要素:
1.治療者本身。含:可靠的性格、專業程度與成熟的歷練(身教重於言教)
2.病人與治療者之間的「連結」:穩定而深厚的關係,長期養成的信賴感
3.成員之間彼此相互影響:需有專業而資深的治療者,帶領團體正向發展
參見 Corey《諮商與心理治療》雙葉、歐文.亞隆《團體心理治療》桂冠
真正寂寞的人不是獨處的人,而是不了解自己的人
真正的不寂寞,並不是有個人陪在身邊,而是一種被理解的感受。
聰明的女人不會想變成一群陌生男人所傾慕的對象;而是只希望成為某個值得的男人心中「重要的女人」 ~ 參見(存在心理治療「哲學諮商師」許世穎:台灣の歐文亞隆)
20 歲的美,是為了吸引別人的美;
30 歲的美,是成就自己的美。
20 歲交的朋友,是老同學、老朋友,
但 30 歲的人際關係,是整頓人際的開始。
20 歲的人生是被泥砂攪動的混濁水族箱,
30 歲愈來愈清楚「會做的事」「可以做的事」「做得好的事」
20 歲愛作夢,夢想沒有停損點;
但 30 歲不能只是在作夢。
20 歲,可以天真犯錯說對不起,
30 歲,不學習,不改變,零成長,就只是身體長大的假大人… ~ 南仁淑
..........20 歲的美,是為了吸引別人的美;
30 歲的美,是成就自己的美。
20 歲交的朋友,是老同學、老朋友,
但 30 歲的人際關係,是整頓人際的開始。
20 歲的人生是被泥砂攪動的混濁水族箱,
30 歲愈來愈清楚「會做的事」「可以做的事」「做得好的事」
20 歲愛作夢,夢想沒有停損點;
但 30 歲不能只是在作夢。
20 歲,可以天真犯錯說對不起,
30 歲,不學習,不改變,零成長,就只是身體長大的假大人… ~ 南仁淑
臨床心理學家梅格.潔伊博士分享她輔導20歲年輕人的經驗及其重
1.摒棄你的自我認同危機;開始累積自我認同資本:成為你想要成
2.充分利用有限的人際網路,爭取夢想的工作機會。
3.挑選合適的伴侶,以建構未來的家庭。
梅格.潔伊(Meg Jay)博士語重心長的下結語:不要用無知或無所作為來定義你自
心理治療有效嗎?(存在心理治療「哲學諮商師」許世穎:台灣の歐文亞隆)
Corey 在教科書中引用歐文.亞隆的觀點,提出三大要素:
1.治療者本身。含:可靠的性格、專業程度與成熟的歷練(身教重於言教)
2.病人與治療者之間的「連結」:穩定而深厚的關係,長期養成的信賴感
3.成員之間彼此相互影響:需有專業而資深的治療者,帶領團體正向發展
參見 Corey《諮商與心理治療》雙葉、歐文.亞隆《團體心理治療》桂冠
為什麼我們經常誤解人心?芝加哥大學行為科學教授的心智運作真相
《為什麼我們經常誤解人心?:芝加哥大學行為科學教授揭開心智運作的真相》芝加哥大學最有趣的心理實驗課!世界頂尖商學院教授、最會說故事的社會心理學家,以20年精采研究和大量有趣的科學實驗,帶你真正讀懂人心,得到行事為人的智慧!「以為」,是這世上最曖昧可怕的一個字眼!有過這樣的經驗嗎?你以為對親密伴侶無所不知,結果卻發現你給的不是他要的。你以為手邊的案子八成能順利簽約了,最後關頭卻被客戶擺了一道。你以為兒女會衷心感謝你為他們所做的,不料他們只想離你遠遠的。而這樣誤判人心,可能掀起小波瀾,也可能釀出滔天巨禍……人類天生具有「讀心術」,但許多苦難和失敗也由此而來。根據調查,人最想要的超能力是穿越時空和讀心術。但你其實天生就能「讀心」,了解別人的想法、感受、信念、需求,甚至知道對方知道些什麼。這種能力讓朋友有默契、讓敵人互相寬恕、讓陌生人產生同理心,讓夫妻、同事甚至社會國家之間得以合作。遺憾的是,這種能力也常造成誤解與不必要的衝突,導致人際關係決裂、夢想破滅……本書為你帶來洞悉的智慧,徹底為你以為的別人,和你以為的自己,架上溝通的橋梁!艾普利是當今最優秀也最具創意的社會心理學家,他探究了我們「讀心」能力的力量和局限。他的文筆清晰迷人,書中充滿引人入勝的人性洞見。——布隆,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
人生有太多苦難都是來自於誤解別人的想法,以及認定我們所愛的人必然知道(難道不該嗎!)我們內心在想些什麼。本書由心理學界的一位閃亮新星寫成,是一本讀來充滿樂趣又深富知識性的著作,有助於你少花點時間從事毫無意義的爭論,而多將時間投注於對人有益的人際關係中。本書能夠讓你更懂人心,得到珍貴至極的智慧。——塞勒,芝加哥大學行為科學教授。誤判人心,有時帶來的是滔天巨禍!英國首相張伯倫在任期間,相信了希特勒在1938年保證捷克斯洛伐克能夠維持和平的說法,於是建議捷克人不必動員軍隊。張伯倫表示:「儘管我覺得希特勒的臉上流露出冷酷無情的個性,卻在他做出承諾的時候,認為他會是一個說話可靠的人。」他錯了。希特勒其實騙了他,因為當時希特勒已經動員軍隊準備攻打捷克斯洛伐克,只需多爭取一點時間以確保能夠一舉徹底打垮對方。將近70年後,美國官員學到了不能相信壞蛋。因此,儘管海珊一再聲稱自己沒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他們卻認定他一定是在說謊。不過,那些官員再次犯了錯。海珊說了實話,美國人卻因為誤以為他說謊而發動了戰爭……社會心理學/人際歷程取向治療(粉絲團)請按此
2014-11-21
存在主義治療法《人際歷程取向治療》重視人與人之間連結
在二、三十歲的年紀時,很難有明確的生活哲學,而且也不能輕易地確定下來。所謂的哲學,是價值觀的總結,而總結的前提是必須要有足夠的經驗累積。孔子也說過,年輕人應該多學習,不要貿然教育別人。為了讓自己累積更多內涵,應該多聽、多閱讀、多思考。在實際生活中親近有智慧的長者,並向其請益。老師之所以稱為「老」師,不僅要年長,更要有智慧。因為生活是全面的,而聰明並不等於智慧。~ 南仁淑
真正寂寞的人不是獨處的人,而是不了解自己的人
真正的不寂寞,並不是有個人陪在身邊,而是一種被理解的感受。
聰明的女人不會想變成一群陌生男人所傾慕的對象;而是只希望成為某個值得的男人心中「重要的女人」 ~ 參見(存在心理治療「哲學諮商師」許世穎:台灣の歐文亞隆)
..........
心理治療有效嗎?
Corey 在教科書中引用歐文.亞隆的觀點,提出三大要素:
1.治療者本身。含:可靠的性格、專業程度與成熟的歷練(身教重於言教)
2.病人與治療者之間的「連結」:穩定而深厚的關係,長期養成的信賴感
3.成員之間彼此相互影響:需有專業而資深的治療者,帶領團體正向發展
參見 Corey《諮商與心理治療》雙葉、歐文.亞隆《團體心理治療》桂冠
參見 Corey《諮商與心理治療》雙葉、歐文.亞隆《團體心理治療》桂冠
存在主義治療大師:羅洛·梅、歐文·亞隆...等人,特別重視「人際歷程」、「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故被歸為「人際歷程取向治療」。因此,其實《存在主義治療法》是很重視人際關係的:
存在主義與人本主義以及關係模型一個重要的聚合點就在這個領域。 這也是存在主義思想被大大誤解的一個領域。 我經常聽到人們控訴存在主義是個體化的或者“全是關於個體的”。 這對各個時代的許多存在主義思想者來說,是一個公正的批評,特別是對於一些存在主義哲學家
然而,若把這作為一個全面的概括,則表明我們沒有理解存在主義思想的廣度。 尤其,布根塔爾、羅洛·梅、歐文·亞隆和許多其他人的存在主義取向是極其注重關係的,這幾位大師特別重視「人際歷程」、「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故被歸為「人際歷程取向治療」(許世穎 Dewey 補充:布根塔爾、羅洛·梅、歐文·亞隆三人皆為「存在主義治療」大師,其中羅洛·梅、歐文·亞隆為師生關係)
(存在心理治療「哲學諮商師」許世穎:台灣の歐文亞隆)
然而,若把這作為一個全面的概括,則表明我們沒有理解存在主義思想的廣度。 尤其,布根塔爾、羅洛·梅、歐文·亞隆和許多其他人的存在主義取向是極其注重關係的,這幾位大師特別重視「人際歷程」、「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故被歸為「人際歷程取向治療」(許世穎 Dewey 補充:布根塔爾、羅洛·梅、歐文·亞隆三人皆為「存在主義治療」大師,其中羅洛·梅、歐文·亞隆為師生關係)
(存在心理治療「哲學諮商師」許世穎:台灣の歐文亞隆)
吳芝儀教授《學生輔導法》發展性、介入性及處遇性三級輔導架構
學校輔導工作「心輔所」輔考社群(粉絲團)
『學生輔導法』今年10月28日在立法院三讀通過了~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從2004年奮鬥至今10年的時間,學會裡眾多的老師們共襄盛舉、揮汗耕耘的努力,法案終於通過了。這個消息不僅振奮人心,但法案的通過也正表示著『落實專業化』的開始,大家更應該一起來深邃的思考,如何讓學生輔導法於實務環境中,真的發揮作用。這裡跟大家分享芝儀老師的文章^ ~ ^--------
學生輔導法尚待釐清的幾項關鍵議題/撰文:國立嘉義大學師範學院[輔導與諮商學系暨研究所]吳芝儀教授2014/11/01「學生輔導法」於10 月28 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確立發展性、介入性及處遇性三級輔導架構的法源依據,規範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專任輔導教師之員額編制,預定自106 年8 月1 日起將較現行增加5,086 名專任輔導教師和747 名專任專業輔導人員。
回首 2004 年,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鑑於各級學校輔導工作的健全發展,必須有堅實的法源基礎,遂成立「學校輔導工作任務小組」推動立法工作;2006年適由本人擔任該小組召集人,接下教育部委託研擬「學生輔導法草案」的任務,至今年剛好滿十年。「學生輔導法」三讀通過,不啻為學生輔導工作的法制化和專業化奠定重要的里程碑。
雖然,本人參與「學生輔導法」最初的起草和推動,2011 年「國民教育法第十條」修正案通過國民中小學增置專任輔導教師和專業輔導人力之後,基於種種因素嘎然而止,唯念茲在茲從不曾間斷。旁觀增置輔導教師之後,校園內百花齊放的芬芳榮景,大家攜手共同為兒童及青少年學生建造充滿愛與關懷的園地,讓孩子們更健康快樂地成長茁壯,確實是這一路走來最大的慰藉!不過,當專任輔導人力不虞匱乏之後,輔導教師的角色定位、資格遴選、專業培訓、和績效責任等,應該要有更為嚴謹的把關和管理機制,才能讓精心織就的學生輔導網絡更為強韌有力。
首先是專任輔導教師角色定位必須加以釐清。我國中小學校「輔導教師」基本上是仿照美國1970 年代之前中小學校同一職稱而設置。隨著諮商專業化的發展,該職稱早已正名為「學校諮商師」或「輔導諮商師」,經過學校諮商碩士學程專業培訓之後,取得「學校諮商師」證照,於中小學校為所有學生提供專業的輔導和諮商服務,藉由班級輔導課程、個別學習和生涯計畫、個別諮商或小團體諮商、以及資源整合和系統支持等多元化策略,以促進學生的個人/社會發展、學業發展和生涯發展為目標。因此,學校諮商師雖不必然具備教師證書,但其知識和技術等培訓方案是以為學生提供輔導和諮商服務的教育人員為目標來設計,其全職實習經驗必然與所服務的中小學校場域有關。近年來,專業學校諮商師卯足勁倡導且堅定承擔的角色,是促進全體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發展性輔導」(或稱初級預防)工作,相信唯有投入更多時間心力於引爆學生潛能的「發展性輔導」工作,始能有效減少需要個別或小團體諮商等「介入性輔導」(或稱次級預防)的危機邊緣或高關懷學生人數。同時,也由於學校諮商師必須同時肩負發展性和介入性輔導工作,進而承擔系統支持和方案管理的行政角色,以一擋百亦不為過,最理想的師生比則是1:250-350。
反觀我國依法增置的專任輔導教師,係以從事高關懷學生的「介入性輔導」為主責,教育部更曾通令全國各縣市禁止專任輔導教師兼任輔導行政或輔導課程,以致輔導主任或組長仍多由一般科任教師兼任,外行領導內行的結果,學校輔導工作問題仍顯得相當錯綜複雜。除了「專任輔導教師」之外,多數學校還以減授鐘點方式設置「兼任輔導教師」,並延續舊規聘任非輔導專長的「認輔教師」,國民中學還有專責授課的「輔導活動教師」,55 班以上大型學校則增聘「心理師」或「社工師」。換句話說,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在校園中扮演輔導教師角色的可能有五、六類不同的人員。從正面思考,學生輔導工作有更多元的人力投入;不過,分工過度精細的結果會否治絲益棼?會否演變成「三個和尚沒水喝」的局面?實則不無疑問。
上述各類人員如何在校園中各盡其職、發揮輔導學生的最佳效能?則與其遴選和培訓機制息息相關。2011 年修法增置輔導教師之後,各縣市積極聘足法定人力,使得大量未必經過學校諮商專業培訓的人員,倉促進駐校園,不諱言部分輔導教師的專業能力和輔導效能均令人質疑。各縣市學生輔導諮商中心則運用以「醫事技術人員」培訓卻未必具備中小學場域實務經驗的「心理師」來擔任「督導」,傳遞心理師所熟悉卻未必適合學生成長發展議題的診斷、諮商或治療知識和技術,使得輔導教師的專業認定也開始朝向醫療體系傾斜靠攏,以致許多輔導教師只願意待在諮商室裡從事個別諮商,缺乏與導師、學科教師、家長或行政人員協同合作的系統化視野,甚至以為在學校中透過輔導課程來從事心理教育的班級輔導工作是必須避免的「雙重角色」。殊不知「發展性輔導」才是美國學校諮商師造福所有莘莘學子無可旁貸的重責大任。
混淆不清的輔導教師角色定位、無法嚴格把關的遴選機制、醫療重於教育的在職訓練架構、缺乏學校輔導與諮商學程的專業培訓體系,再加上缺乏對於學生輔導效能和服務品質的績效責任監督與管理作為,均是國教法第十條修正之後仍然令人感到憂心忡忡的幾項關鍵議題。期許「學生輔導法」的落實和施行細則的訂定,能逐一針對上項缺失檢討改善,確保未來進入中小學校從事學生輔導工作者均能具備輔導專業職能,始能為國家未來主人翁們提供最優質的輔導與諮商服務,促進其全人健康和發展。
學校輔導工作「心輔所」輔考社群(粉絲團)
『學生輔導法』今年10月28日在立法院三讀通過了~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從2004年奮鬥至今10年的時間,學會裡眾多的老師們共襄盛舉、揮汗耕耘的努力,法案終於通過了。這個消息不僅振奮人心,但法案的通過也正表示著『落實專業化』的開始,大家更應該一起來深邃的思考,如何讓學生輔導法於實務環境中,真的發揮作用。這裡跟大家分享芝儀老師的文章^ ~ ^--------
學生輔導法尚待釐清的幾項關鍵議題/撰文:國立嘉義大學師範學院[輔導與諮商學系暨研究所]吳芝儀教授2014/11/01「學生輔導法」於10 月28 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確立發展性、介入性及處遇性三級輔導架構的法源依據,規範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專任輔導教師之員額編制,預定自106 年8 月1 日起將較現行增加5,086 名專任輔導教師和747 名專任專業輔導人員。
回首 2004 年,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鑑於各級學校輔導工作的健全發展,必須有堅實的法源基礎,遂成立「學校輔導工作任務小組」推動立法工作;2006年適由本人擔任該小組召集人,接下教育部委託研擬「學生輔導法草案」的任務,至今年剛好滿十年。「學生輔導法」三讀通過,不啻為學生輔導工作的法制化和專業化奠定重要的里程碑。
雖然,本人參與「學生輔導法」最初的起草和推動,2011 年「國民教育法第十條」修正案通過國民中小學增置專任輔導教師和專業輔導人力之後,基於種種因素嘎然而止,唯念茲在茲從不曾間斷。旁觀增置輔導教師之後,校園內百花齊放的芬芳榮景,大家攜手共同為兒童及青少年學生建造充滿愛與關懷的園地,讓孩子們更健康快樂地成長茁壯,確實是這一路走來最大的慰藉!不過,當專任輔導人力不虞匱乏之後,輔導教師的角色定位、資格遴選、專業培訓、和績效責任等,應該要有更為嚴謹的把關和管理機制,才能讓精心織就的學生輔導網絡更為強韌有力。
首先是專任輔導教師角色定位必須加以釐清。我國中小學校「輔導教師」基本上是仿照美國1970 年代之前中小學校同一職稱而設置。隨著諮商專業化的發展,該職稱早已正名為「學校諮商師」或「輔導諮商師」,經過學校諮商碩士學程專業培訓之後,取得「學校諮商師」證照,於中小學校為所有學生提供專業的輔導和諮商服務,藉由班級輔導課程、個別學習和生涯計畫、個別諮商或小團體諮商、以及資源整合和系統支持等多元化策略,以促進學生的個人/社會發展、學業發展和生涯發展為目標。因此,學校諮商師雖不必然具備教師證書,但其知識和技術等培訓方案是以為學生提供輔導和諮商服務的教育人員為目標來設計,其全職實習經驗必然與所服務的中小學校場域有關。近年來,專業學校諮商師卯足勁倡導且堅定承擔的角色,是促進全體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發展性輔導」(或稱初級預防)工作,相信唯有投入更多時間心力於引爆學生潛能的「發展性輔導」工作,始能有效減少需要個別或小團體諮商等「介入性輔導」(或稱次級預防)的危機邊緣或高關懷學生人數。同時,也由於學校諮商師必須同時肩負發展性和介入性輔導工作,進而承擔系統支持和方案管理的行政角色,以一擋百亦不為過,最理想的師生比則是1:250-350。
反觀我國依法增置的專任輔導教師,係以從事高關懷學生的「介入性輔導」為主責,教育部更曾通令全國各縣市禁止專任輔導教師兼任輔導行政或輔導課程,以致輔導主任或組長仍多由一般科任教師兼任,外行領導內行的結果,學校輔導工作問題仍顯得相當錯綜複雜。除了「專任輔導教師」之外,多數學校還以減授鐘點方式設置「兼任輔導教師」,並延續舊規聘任非輔導專長的「認輔教師」,國民中學還有專責授課的「輔導活動教師」,55 班以上大型學校則增聘「心理師」或「社工師」。換句話說,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在校園中扮演輔導教師角色的可能有五、六類不同的人員。從正面思考,學生輔導工作有更多元的人力投入;不過,分工過度精細的結果會否治絲益棼?會否演變成「三個和尚沒水喝」的局面?實則不無疑問。
上述各類人員如何在校園中各盡其職、發揮輔導學生的最佳效能?則與其遴選和培訓機制息息相關。2011 年修法增置輔導教師之後,各縣市積極聘足法定人力,使得大量未必經過學校諮商專業培訓的人員,倉促進駐校園,不諱言部分輔導教師的專業能力和輔導效能均令人質疑。各縣市學生輔導諮商中心則運用以「醫事技術人員」培訓卻未必具備中小學場域實務經驗的「心理師」來擔任「督導」,傳遞心理師所熟悉卻未必適合學生成長發展議題的診斷、諮商或治療知識和技術,使得輔導教師的專業認定也開始朝向醫療體系傾斜靠攏,以致許多輔導教師只願意待在諮商室裡從事個別諮商,缺乏與導師、學科教師、家長或行政人員協同合作的系統化視野,甚至以為在學校中透過輔導課程來從事心理教育的班級輔導工作是必須避免的「雙重角色」。殊不知「發展性輔導」才是美國學校諮商師造福所有莘莘學子無可旁貸的重責大任。
混淆不清的輔導教師角色定位、無法嚴格把關的遴選機制、醫療重於教育的在職訓練架構、缺乏學校輔導與諮商學程的專業培訓體系,再加上缺乏對於學生輔導效能和服務品質的績效責任監督與管理作為,均是國教法第十條修正之後仍然令人感到憂心忡忡的幾項關鍵議題。期許「學生輔導法」的落實和施行細則的訂定,能逐一針對上項缺失檢討改善,確保未來進入中小學校從事學生輔導工作者均能具備輔導專業職能,始能為國家未來主人翁們提供最優質的輔導與諮商服務,促進其全人健康和發展。
學校輔導工作「心輔所」輔考社群(粉絲團)
2014-11-20
閱讀是一輩子的事》閱讀治療教師群
閱讀是一輩子的事》心得
人們的下半生,決定於上半生所養成的習慣(杜思妥也夫斯基)
工商心理學書院同學問「買書是否踩過地雷」?愚師回答:當然踩 過,而且還常常踩,只是這種書就不會向大家推薦了!閱讀與上課都是可以培養的正面興趣,也是累積「智慧資本」不可多 得的能力。終身學習的路上,許世穎 Dewey 為您加油!
如果以「學習」而非「績效」為目標來規劃自己的時間、精力及資源,每天的生活會有什麼不一樣呢?如此很多人每天的活動,包括他們會做什麼,以及會怎麼做等,都會有大幅度改變。雖然很多人非常熱衷口耳相傳「學習型組織」但實際上接受這個概念變成「學習型個人」,人數卻少的令我震驚 (《A 到 A+》作者吉姆‧柯林斯)學習是一種轉化的經歷。學習不是像佔據什麼東西來累積知識,而是將自己變成一個全新的人…學習不是佔有,而是實踐
閱讀是培養專注力的好方法:注意力是人的本能,不需要教,凡是新奇、快速、會動的東西都會吸引孩子的注意。但是它的本質是短暫的,注意力不能在同一個地方停留很久,因為大腦的資源有限,它像飛機場的塔臺螢幕一樣,要不停的更新,以免敵人突然冒出來,萬一沒看到,就會喪命。
因為人類的大腦不是演化來閱讀的,閱讀是文明加給它的額外負擔,因此閱讀不是本能,而是習慣。大腦有很大的可塑性,可以因應外界的要求而改變。為了閱讀,大腦做了很多調整,例如借調原來處理臉的部位來處理文字。實驗發現,文盲的大腦跟識字者的不同,就是一例。一個平日不閱讀的人要他看書,他會很吃力。不是他看不懂字,而是他沒有閱讀習慣,注意力維持不久,眼睛會一直跳開。因此,孩子從小要養成閱讀習慣,未來才看得下書。當孩子喜歡學習時,他就已經成功一半了,因為天下所有的門都會為喜歡學習的人而開,將來他就無往不利了(洪蘭)
教書雖然要深入淺出,但教師本身也要持續學習、追求學問;否則教久了,程度會降到和學生一樣。很多人工作後就不再閱讀,其實不管從事哪一行,都要不斷學習。最好的方式就是閱讀,但不是亂讀一通。每天閱讀 5 小時的張忠謀提出《讀書三大要領》主張有計畫、有系統、有紀律地閱讀才會有效果(改自彭宗平)參考許世穎 YouTube《教育心理學》有系統的學習
......................................
算命靈修不算教育,且不可在教育或社福機構傳授。因為既違反《教育基本法》所明令的需符合科學精神,又抵觸教育三大規準:合價值性、合自願性、合認知性。參見吾師吳清山教授(前台北市教育局長,國立教育研究院院長)所著《教育概論》
有志追求真理者雖不在少數《關於愛》,但其中有渴望正道而苦無門路者;
有尋得門徑卻無良師帶領;有獲得良師益友的指引,卻礙於環境桎梏或等待時機成熟者杜威所主張的《教育無目的論》很適合許世穎 Dewey 介紹《閱讀是一輩子的事》前引用
「現實治療法」創始人葛拉瑟認為學習的樂趣可預防憂鬱,更是基本需求。在其著作《是你選擇了憂鬱》中指出,樂趣是演化提供給學習的報酬,我們是那群學習比較多也比較好的族群之後裔。學習提供給這群人生存優勢,「學習的樂趣」的需求因而深植在我們的遺傳基因裡。因此如果想要過有樂趣的一生,那麼終身都應該學習(葛拉瑟還強調「笑聲是學習樂趣的最好定義」本社群上課過程中充滿了笑聲!)請參考拙著《是你選擇了憂鬱》快樂心理學:現實治療法
短期昂貴課程只是在騙錢(但因為很貴!很多人還會說服自己有用)「九大心理治療學派」有一個難得的共識,那就是:在建立關係彼此信任後 (需要長期培養),才能造成實質的改變。市面上常有「短期昂貴課程」,本人要衷心提醒明智的讀者們:「切勿上當」!即便花再多冤枉錢(幾堂課要價好幾萬)找所謂的「大師」來教你(即便是「真正的大師」更不用說那些缺乏相關專業學經歷,充斥英文大寫、國外(大陸)難以求證的所謂國際 ╳╳╳ 證照…)都是「毫無意義又徒勞無功」甚至反而導致「身心嚴重受損」請參考拙著《別受騙去上短期昂貴課程》
W 智慧、H 財富、F 幸福...其實並不是「本學習社群」的課程目標,
正確的實踐方式應該是:讓學習成為你的修練,而非淪為炫耀工具 (如:學歷),
將上課當成一種幸福,學習本身就是WHF
.........................................
《小王子》你在玫瑰花上所花的時間,使玫瑰變的更重要(時間比金錢更能看出一個人重視什麼)誠如《最後的演講》只看一個人怎麼做,不看他怎麼說。學習的道理也是如此
本人深深認同《第五項修練》提倡的「真正的學習」:
學習的更深層意義是心靈的根本轉變或運作。目前用法已變成吸收知識與獲得資訊,
然而這和真正學習有很大距離。真正的學習涉及「人之所以為人」的核心。
透過學習我們重新締造自我,並能做到從未能做到的事情,重新認知這個世界及我們跟它的關係,以創造未來並活出生命的意義!事實上,你我心底都深深渴望這種真正的學習
...................................................
許世穎 Dewey 介紹《閱讀是一輩子的事》
人生的主人是你自己!拒絕學習是在粗魯的對待自己的人生!愛自己、尊重自己的人,
才懂得學習是給自己人生的最佳禮物!(摘自《學習是對人生應盡的禮儀》)
其次再次聲明:本站是給「買方」 (消費者、投資人)看的 ;而非「賣方」(銷售者、業務員)因此,凡以抽佣為主要收入之從業人員~請退散!當然「本社群」的服務對象也是如此!
如此才能真正避免「利益衝突」君不見,號稱要教育投資人的電視名嘴,紛紛為保險公司、
金融機構廣告代言,或擔任高鐘點講師...如此那能真正站在善良投資人的立場。
相信睿智的本站讀者能夠輕易明白。
............................................................
許世穎 Dewey 提醒《閱讀是一輩子的事》一書為集體創作,
與心理學較有關係的包括:〈腦神經科學家的人生大夢〉,作者洪蘭強調:
「課外書」讀愈多,「課內書」愈容易懂的道理,閱讀不只是學習知識,透過閱讀,可建立正確的價值觀。身為心理學家的洪蘭教授,因為很了解閱讀的樂趣和對人生的影響,所以推廣閱讀心急如焚,一刻不能等待(這也是本人開辦工商心理學書院 WHF 站前地王班)的理由)
我有一個夢,每一個人都熱愛閱讀。
推薦書不能便宜行事,肯定無效。必須丟出一個梗,引發他們的好奇。
這也是筆者經營投資心理學部落格的原因。
一個人如何打造自己的命運?我們鼓勵學生閱讀,目的不在教導技能,而是學習別人身處逆境時如何因應,怎樣突破。今天的孩子缺乏這方面的體驗,特別是醫學院學生,
功課好,夠聰明,一帆風順,但關於待人接物,或是如何界定自我,幾乎沒有機會學習。
在不可能從經驗習得的情況下,只有靠閱讀。
許世穎 Dewey 也推薦《閱讀是一輩子的事》中文化評論家南方朔的〈快樂在腦袋裡的人〉
........................................................................
《夢與書皆純粹而美好,而書更實在 》
很多人喜歡問我有關閱讀的樂趣,一時間總說不上來,只是很明白經年累月讀書,
書讀多了之後,每每對知識間觸類旁通有豁然開朗的愉悅感,
一通百通,愈讀愈懂愈快樂,如此而已,所以我常說自己是「快樂在腦袋裡的人」。
以享樂主義的觀點,人生的樂趣有二種:
第一度享樂,包括吃好穿好及滿足欲望的肉體享樂;
第二度享樂,則是優遊在腦袋裡的快樂。
傳說中,波斯國王年輕時縱情享樂,到了晚年卻發現人生虛無不快樂,他開出條件,
誰能想出快樂的點子,奉上黃金無數,終不能如願。當人停留在第一度的享樂,有時而盡,
唯有躍上第二度的享樂層次,一生享樂源源不絕。
我常說,從閱讀中可享有幾重樂趣:習得知識本身即是樂趣所在,此為閱讀的純粹樂趣;勤閱讀、博覽群籍而變得博學多聞,凡事有自己的理路,能提出不一樣的想法或觀點,
享受別人投予佩服的眼光,也是一樂;身為一個寫作者,不斷閱讀反芻形成觀點,
行諸於文,又享有現實的樂趣。不論是以閱讀自娛,或受人肯定,都很好。
一直也愛開玩笑地說,古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所言不假。
以世俗眼光而言,讀書相當有用,古人經世致用靠閱讀,現代人想靠閱讀掌握趨勢賺大錢也毫無問題,自能構築黃金屋。又,飽讀詩書的人,感性比較發達,有助人際關係,想認識顏如玉一點不難。其餘因讀書而改變氣質、開闊心胸或形塑人格特質等的附加價值更是不小
時代不同了,以前的人可以靠一把刷子走遍天下;要應付現代社會的多變需求,
恐怕得全身插滿各式不同的刷子。單憑一種專業想混一生,顯得不可能。
多方閱讀延展觸角,為全身布滿刷子奠定基礎,非常必要。
本文摘自或改自《閱讀救自己》《閱讀是一輩子的事》許世穎 Dewey 並以個人觀點補充
....................................................................
在這不確定的年代中,有一項是確定的:那就是知識的重要。誰擁有最新的知識,誰就能超越對手,擁有未來(投資心理學部落格隨時推薦最新出版的好書,並免費與您分享閱讀心得)
可是現代的知識是瞬息萬變的。一個現代人面臨的最大考驗,就是要不斷吸收新知。要不斷吸收,就必須要做一個終身學習者(但是,學習是很專業的,需要有專業人士帶領。否則沒效果,甚至被有利益衝突的人所誤導。如公司請的教育訓練講師,怎能期待他們客觀中立!)
在《第五項修練》作者彼得‧聖吉的理念中,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學習型時代。事實上,這個年代已經來臨。這也是本人當初為何要成立「本社群」推廣「終身學習的 5 個理由」:
1.企業組織中最重要的是注入大家的願景與共識,透過學習型組織,發揮群體智力,而群體智力遠大過個人智慧。(但台灣的中小企業,向來只重視業績與獲利,剝削、利用員工完了就裁掉,想要加入真正有用的學習型組織,只能靠自己。歡迎您加入本專業學習社群)
2.整體的、全局的思考方式,遠勝過片面的決策。
(而非短期課程,甚至只是「單場講座」;此種片段、瑣碎的吸收,無法有真正的收穫。)
3.一個組織內的切割與分裂來自局部思考、門戶之見、本位主義、專業知識狹窄、
個人野心......因此喪失了「群己一體」的力量。
4.學習型組織可以增加「一體感」,使「普通燈泡散漫的光」變成高度凝聚的「雷射光」
5.資訊並不是學習,真正的學習必定要行為的修正與具體的行動 (如到地王班上投資心理學)
.........................................................................
根據不同的學說,每個人都有著各種成功致勝的途徑。我個人相信一位企業家的話:
「我們終於找到了個人成功之路,那就是一條終身學習的路。」稍加引申,
「學習」可以包括各種形式的進修:選課、聽演講、研習營、討論會、閱讀、腦力激盪...
最後要提醒讀者:組織安排的教育訓練與研習,是為了組織本身(老闆個人)的利益。
要真正想學到對自己有用的知識,還是要花自己的時間與金錢去學習。
比起無知付出的代價,少許時間與金錢付出,只是九牛一毛。
本人深信投資心理學部落格的眾多讀者,絕對有如此的判斷能力與智慧。
所以才會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或購買本站跨出版社推薦的好書
此外,關於閱讀對投資的好處,孟格強調「成功的投資人都是熱愛閱讀者」
請參考本站《窮查理的普通常識》書評。值得熱愛閱讀的您前往瀏覽。謝謝!
《閱讀是一輩子的事》許世穎 Dewey 與您同行!
巴菲特:「這一生可以做的最佳投資,就是投資自己。」(引自《雪球》第 58 章)
有系統地學習「科學心理學」正是這一生最佳的「高槓桿投資策略」而且穩賺不賠!
不論從心理面或財富面(參考:許世穎 YouTube《教育心理學》有系統的學習)及
拙著《人生轉投資》有系統的學習「科學心理學」
本文作者為專業終身學習推廣者(絕無假教學之名,行推銷之實;亦絕不收取教學以外的費用~不論課程內或課程外)故請踴躍支持:真正專業教學的 WHF 閱讀治療教師群。謝謝!
工商心理學書院同學問「買書是否踩過地雷」?愚師回答:當然踩
如果以「學習」而非「績效」為目標來規劃自己的時間、精力及資源,每天的生活會有什麼不一樣呢?如此很多人每天的活動,包括他們會做什麼,以及會怎麼做等,都會有大幅度改變。雖然很多人非常熱衷口耳相傳「學習型組織」但實際上接受這個概念變成「學習型個人」,人數卻少的令我震驚 (《A 到 A+》作者吉姆‧柯林斯)學習是一種轉化的經歷。學習不是像佔據什麼東西來累積知識,而是將自己變成一個全新的人…學習不是佔有,而是實踐
閱讀是培養專注力的好方法:注意力是人的本能,不需要教,凡是新奇、快速、會動的東西都會吸引孩子的注意。但是它的本質是短暫的,注意力不能在同一個地方停留很久,因為大腦的資源有限,它像飛機場的塔臺螢幕一樣,要不停的更新,以免敵人突然冒出來,萬一沒看到,就會喪命。
因為人類的大腦不是演化來閱讀的,閱讀是文明加給它的額外負擔,因此閱讀不是本能,而是習慣。大腦有很大的可塑性,可以因應外界的要求而改變。為了閱讀,大腦做了很多調整,例如借調原來處理臉的部位來處理文字。實驗發現,文盲的大腦跟識字者的不同,就是一例。一個平日不閱讀的人要他看書,他會很吃力。不是他看不懂字,而是他沒有閱讀習慣,注意力維持不久,眼睛會一直跳開。因此,孩子從小要養成閱讀習慣,未來才看得下書。當孩子喜歡學習時,他就已經成功一半了,因為天下所有的門都會為喜歡學習的人而開,將來他就無往不利了(洪蘭)
教書雖然要深入淺出,但教師本身也要持續學習、追求學問;否則教久了,程度會降到和學生一樣。很多人工作後就不再閱讀,其實不管從事哪一行,都要不斷學習。最好的方式就是閱讀,但不是亂讀一通。每天閱讀 5 小時的張忠謀提出《讀書三大要領》主張有計畫、有系統、有紀律地閱讀才會有效果(改自彭宗平)參考許世穎 YouTube《教育心理學》有系統的學習
......................................
算命靈修不算教育,且不可在教育或社福機構傳授。因為既違反《教育基本法》所明令的需符合科學精神,又抵觸教育三大規準:合價值性、合自願性、合認知性。參見吾師吳清山教授(前台北市教育局長,國立教育研究院院長)所著《教育概論》
有志追求真理者雖不在少數《關於愛》,但其中有渴望正道而苦無門路者;
有尋得門徑卻無良師帶領;有獲得良師益友的指引,卻礙於環境桎梏或等待時機成熟者杜威所主張的《教育無目的論》很適合許世穎 Dewey 介紹《閱讀是一輩子的事》前引用
「現實治療法」創始人葛拉瑟認為學習的樂趣可預防憂鬱,更是基本需求。在其著作《是你選擇了憂鬱》中指出,樂趣是演化提供給學習的報酬,我們是那群學習比較多也比較好的族群之後裔。學習提供給這群人生存優勢,「學習的樂趣」的需求因而深植在我們的遺傳基因裡。因此如果想要過有樂趣的一生,那麼終身都應該學習(葛拉瑟還強調「笑聲是學習樂趣的最好定義」本社群上課過程中充滿了笑聲!)請參考拙著《是你選擇了憂鬱》快樂心理學:現實治療法
短期昂貴課程只是在騙錢(但因為很貴!很多人還會說服自己有用)「九大心理治療學派」有一個難得的共識,那就是:在建立關係彼此信任後 (需要長期培養),才能造成實質的改變。市面上常有「短期昂貴課程」,本人要衷心提醒明智的讀者們:「切勿上當」!即便花再多冤枉錢(幾堂課要價好幾萬)找所謂的「大師」來教你(即便是「真正的大師」更不用說那些缺乏相關專業學經歷,充斥英文大寫、國外(大陸)難以求證的所謂國際 ╳╳╳ 證照…)都是「毫無意義又徒勞無功」甚至反而導致「身心嚴重受損」請參考拙著《別受騙去上短期昂貴課程》
W 智慧、H 財富、F 幸福...其實並不是「本學習社群」的課程目標,
正確的實踐方式應該是:讓學習成為你的修練,而非淪為炫耀工具 (如:學歷),
將上課當成一種幸福,學習本身就是WHF
.........................................
《小王子》你在玫瑰花上所花的時間,使玫瑰變的更重要(時間比金錢更能看出一個人重視什麼)誠如《最後的演講》只看一個人怎麼做,不看他怎麼說。學習的道理也是如此
本人深深認同《第五項修練》提倡的「真正的學習」:
學習的更深層意義是心靈的根本轉變或運作。目前用法已變成吸收知識與獲得資訊,
然而這和真正學習有很大距離。真正的學習涉及「人之所以為人」的核心。
透過學習我們重新締造自我,並能做到從未能做到的事情,重新認知這個世界及我們跟它的關係,以創造未來並活出生命的意義!事實上,你我心底都深深渴望這種真正的學習
...................................................
許世穎 Dewey 介紹《閱讀是一輩子的事》
人生的主人是你自己!拒絕學習是在粗魯的對待自己的人生!愛自己、尊重自己的人,
才懂得學習是給自己人生的最佳禮物!(摘自《學習是對人生應盡的禮儀》)
其次再次聲明:本站是給「買方」 (消費者、投資人)看的 ;而非「賣方」(銷售者、業務員)因此,凡以抽佣為主要收入之從業人員~請退散!當然「本社群」的服務對象也是如此!
如此才能真正避免「利益衝突」君不見,號稱要教育投資人的電視名嘴,紛紛為保險公司、
金融機構廣告代言,或擔任高鐘點講師...如此那能真正站在善良投資人的立場。
相信睿智的本站讀者能夠輕易明白。
............................................................
許世穎 Dewey 提醒《閱讀是一輩子的事》一書為集體創作,
與心理學較有關係的包括:〈腦神經科學家的人生大夢〉,作者洪蘭強調:
「課外書」讀愈多,「課內書」愈容易懂的道理,閱讀不只是學習知識,透過閱讀,可建立正確的價值觀。身為心理學家的洪蘭教授,因為很了解閱讀的樂趣和對人生的影響,所以推廣閱讀心急如焚,一刻不能等待(這也是本人開辦工商心理學書院 WHF 站前地王班)的理由)
我有一個夢,每一個人都熱愛閱讀。
推薦書不能便宜行事,肯定無效。必須丟出一個梗,引發他們的好奇。
這也是筆者經營投資心理學部落格的原因。
一個人如何打造自己的命運?我們鼓勵學生閱讀,目的不在教導技能,而是學習別人身處逆境時如何因應,怎樣突破。今天的孩子缺乏這方面的體驗,特別是醫學院學生,
功課好,夠聰明,一帆風順,但關於待人接物,或是如何界定自我,幾乎沒有機會學習。
在不可能從經驗習得的情況下,只有靠閱讀。
許世穎 Dewey 也推薦《閱讀是一輩子的事》中文化評論家南方朔的〈快樂在腦袋裡的人〉
........................................................................
《夢與書皆純粹而美好,而書更實在 》
很多人喜歡問我有關閱讀的樂趣,一時間總說不上來,只是很明白經年累月讀書,
書讀多了之後,每每對知識間觸類旁通有豁然開朗的愉悅感,
一通百通,愈讀愈懂愈快樂,如此而已,所以我常說自己是「快樂在腦袋裡的人」。
以享樂主義的觀點,人生的樂趣有二種:
第一度享樂,包括吃好穿好及滿足欲望的肉體享樂;
第二度享樂,則是優遊在腦袋裡的快樂。
傳說中,波斯國王年輕時縱情享樂,到了晚年卻發現人生虛無不快樂,他開出條件,
誰能想出快樂的點子,奉上黃金無數,終不能如願。當人停留在第一度的享樂,有時而盡,
唯有躍上第二度的享樂層次,一生享樂源源不絕。
我常說,從閱讀中可享有幾重樂趣:習得知識本身即是樂趣所在,此為閱讀的純粹樂趣;勤閱讀、博覽群籍而變得博學多聞,凡事有自己的理路,能提出不一樣的想法或觀點,
享受別人投予佩服的眼光,也是一樂;身為一個寫作者,不斷閱讀反芻形成觀點,
行諸於文,又享有現實的樂趣。不論是以閱讀自娛,或受人肯定,都很好。
一直也愛開玩笑地說,古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所言不假。
以世俗眼光而言,讀書相當有用,古人經世致用靠閱讀,現代人想靠閱讀掌握趨勢賺大錢也毫無問題,自能構築黃金屋。又,飽讀詩書的人,感性比較發達,有助人際關係,想認識顏如玉一點不難。其餘因讀書而改變氣質、開闊心胸或形塑人格特質等的附加價值更是不小
時代不同了,以前的人可以靠一把刷子走遍天下;要應付現代社會的多變需求,
恐怕得全身插滿各式不同的刷子。單憑一種專業想混一生,顯得不可能。
多方閱讀延展觸角,為全身布滿刷子奠定基礎,非常必要。
本文摘自或改自《閱讀救自己》《閱讀是一輩子的事》許世穎 Dewey 並以個人觀點補充
....................................................................
在這不確定的年代中,有一項是確定的:那就是知識的重要。誰擁有最新的知識,誰就能超越對手,擁有未來(投資心理學部落格隨時推薦最新出版的好書,並免費與您分享閱讀心得)
可是現代的知識是瞬息萬變的。一個現代人面臨的最大考驗,就是要不斷吸收新知。要不斷吸收,就必須要做一個終身學習者(但是,學習是很專業的,需要有專業人士帶領。否則沒效果,甚至被有利益衝突的人所誤導。如公司請的教育訓練講師,怎能期待他們客觀中立!)
在《第五項修練》作者彼得‧聖吉的理念中,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學習型時代。事實上,這個年代已經來臨。這也是本人當初為何要成立「本社群」推廣「終身學習的 5 個理由」:
1.企業組織中最重要的是注入大家的願景與共識,透過學習型組織,發揮群體智力,而群體智力遠大過個人智慧。(但台灣的中小企業,向來只重視業績與獲利,剝削、利用員工完了就裁掉,想要加入真正有用的學習型組織,只能靠自己。歡迎您加入本專業學習社群)
2.整體的、全局的思考方式,遠勝過片面的決策。
(而非短期課程,甚至只是「單場講座」;此種片段、瑣碎的吸收,無法有真正的收穫。)
3.一個組織內的切割與分裂來自局部思考、門戶之見、本位主義、專業知識狹窄、
個人野心......因此喪失了「群己一體」的力量。
4.學習型組織可以增加「一體感」,使「普通燈泡散漫的光」變成高度凝聚的「雷射光」
5.資訊並不是學習,真正的學習必定要行為的修正與具體的行動 (如到地王班上投資心理學)
.........................................................................
根據不同的學說,每個人都有著各種成功致勝的途徑。我個人相信一位企業家的話:
「我們終於找到了個人成功之路,那就是一條終身學習的路。」稍加引申,
「學習」可以包括各種形式的進修:選課、聽演講、研習營、討論會、閱讀、腦力激盪...
最後要提醒讀者:組織安排的教育訓練與研習,是為了組織本身(老闆個人)的利益。
要真正想學到對自己有用的知識,還是要花自己的時間與金錢去學習。
比起無知付出的代價,少許時間與金錢付出,只是九牛一毛。
本人深信投資心理學部落格的眾多讀者,絕對有如此的判斷能力與智慧。
所以才會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或購買本站跨出版社推薦的好書
此外,關於閱讀對投資的好處,孟格強調「成功的投資人都是熱愛閱讀者」
請參考本站《窮查理的普通常識》書評。值得熱愛閱讀的您前往瀏覽。謝謝!
《閱讀是一輩子的事》許世穎 Dewey 與您同行!
巴菲特:「這一生可以做的最佳投資,就是投資自己。」(引自《雪球》第 58 章)
有系統地學習「科學心理學」正是這一生最佳的「高槓桿投資策略」而且穩賺不賠!
不論從心理面或財富面(參考:許世穎 YouTube《教育心理學》有系統的學習)及
拙著《人生轉投資》有系統的學習「科學心理學」
本文作者為專業終身學習推廣者(絕無假教學之名,行推銷之實;亦絕不收取教學以外的費用~不論課程內或課程外)故請踴躍支持:真正專業教學的 WHF 閱讀治療教師群。謝謝!
投資心理學(教育篇)怎樣學習才有效/社群學習
2014-11-19
專任輔導教師 8158 位公立學校缺額算多嗎?
學生問我 8158 位公立學校「專任輔導教師」缺額算多嗎?
民國 90 年心理師法通過到去年「諮商心理師 + 臨床心理師」一共才 3149 名在執業,其中還有許多是心理師法通過前已在執業的。所以你說 8158 名算少嗎?
更重要的是,民國 107 年起要逐年補足的這 8158 名,絕大多數是屬於「公立國中小」正式教師員額,享月退。這比無公職保障的心理師,實在好的太多了!
民國 90 年心理師法通過到去年「諮商心理師 + 臨床心理師」一共才 3149 名在執業,其中還有許多是心理師法通過前已在執業的。所以你說 8158 名算少嗎?
更重要的是,民國 107 年起要逐年補足的這 8158 名,絕大多數是屬於「公立國中小」正式教師員額,享月退。這比無公職保障的心理師,實在好的太多了!
教部祭 4 策逼出正式教師缺,培養一位教師需5年,正是進場好時機
教育部師培司司長張明文表示,因少子化趨勢而管控大學師培生名額,再加上報考師資檢定人數也較往年少,因此核證張數變少;而去年考上正式教師的人數也達4千多人,教師的供需是近10年來最穩定狀態。
教部祭 4 策逼出正式教師缺,師資培育司長張明文:「培養一位教師約需5年的時間,對於有志從事教職的人,現在正是進場時機。」為了解決流浪教師問題,教育部祭出4項政策,鼓勵各縣市開出正式教師名額,降低代理、代課的比例。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長張明文表示,目前師培供需已漸趨於平衡,台灣有20萬位現職教師,以服務35年計算,每天退休人數約5000人左右,也就是需要5000多位新血。而目前每年師培總量約8000人,其中約5000人取得教師證,因此供需大致達到均衡
民國92年、93年是師培高峰期,每年培養2萬多位儲備教師,到現在還沒有消化。張明文表示,根據統計數據,供需失衡的「高峰」已過,100年之前儲備量是不斷向上累積,101年開始已改為減少,未來也持續呈現減少的趨勢。張明文說,培養一位教師約需5年的時間,對於有志從事教職的人「現在正是進場時機。」至於儲備教師找不到教職、偏鄉找不到教師的問題,張明文認為關鍵在於開出正式教師缺「根據經驗,偏鄉只要開出正式缺,也會吸引滿滿的人去考」
張明文說,目前教育部的政策就是「用正式缺取代代理缺,用代理缺取代代課缺」代課教師一週上20節課,薪水也只有2萬多元,實在難以吸引年輕人投入。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提出4項改善政策,包括逐年提升教師編制員額,103年達到每班1.65名,104年達到每班1.7名。降低2688專案教師比例。「教師課稅配套方案」釋出課程規定以正式教師回兼為原則。以及要求代理代課比例高於全國平均值的縣市政府,建立調降原則摘自。中央社1031118(許世穎 / 杜威)
考上的只有關鍵少數,為什麼要錄取你?
為什麼你會錄取?(心理輔導教師/諮商心理師/臨床心理師:全國唯一輔考社群)
有位多年落榜的考生最近來加我,並問為何我提供的考情,和絕大多數補習班「差很大」!很想告訴他:這就是你多年落榜的理由!
別忘了!考上的只有少數人。你會的都是別人也會的,那為什麼你會錄取?難道全部錄取嗎?你以為在考駕照嗎?當然,我已封鎖他
提醒考教甄同學:我的老師吳清山的《教育概論》要熟讀,因為他是現任的國教署長,這本書去年底有新修訂。書末有附許多教育法令。此外,最近國民教育法也修訂不少。如有關增置國中小輔導教師的部分(即世穎常提的 民國 107 年增聘 8158 專任輔導教師)心輔教師文章請按此
誠如主管中小學師資培育的國教署組長邱乾國指出:未來 2、3年將是考上正式教師的好時機(民國103學年將增加公立國小教師員額,從目前每班1.6人,增為1.65人,將增聘1500名教師,是擠進教職窄門絕佳時機)輔考教甄、心輔所22年的許世穎(杜威)祝福您!
為什麼你會錄取?(心理輔導教師/諮商心理師/臨床心理師:全國唯一輔考社群)
有位多年落榜的考生最近來加我,並問為何我提供的考情,和絕大多數補習班「差很大」!很想告訴他:這就是你多年落榜的理由!
別忘了!考上的只有少數人。你會的都是別人也會的,那為什麼你會錄取?難道全部錄取嗎?你以為在考駕照嗎?當然,我已封鎖他
有位多年落榜的考生最近來加我,並問為何我提供的考情,和絕大多數補習班「差很大」!很想告訴他:這就是你多年落榜的理由!
別忘了!考上的只有少數人。你會的都是別人也會的,那為什麼你會錄取?難道全部錄取嗎?你以為在考駕照嗎?當然,我已封鎖他
提醒考教甄同學:我的老師吳清山的《教育概論》要熟讀,因為他是現任的國教署長,這本書去年底有新修訂。書末有附許多教育法令。此外,最近國民教育法也修訂不少。如有關增置國中小輔導教師的部分(即世穎常提的 民國 107 年增聘 8158 專任輔導教師)心輔教師文章請按此
教甄常因「教育專業科目」落榜,理由何在?4 大原因:
教甄常因教育專業科目落榜,理由何在?輔考22年教甄、心輔所的許世穎(杜威)以為有4大原因:
1.教甄多為「就業」補習班辦的,但師資最好的卻是辦「升學」的(如:升大學、研究所)
2.補習班師資本身沒教過中小學,念到博士也沒用!沒當過教評委員根本不了解內幕。
3.想考教甄的人都跑去「全國連鎖大型補習班」上的課程都一樣(授課老師也一樣,很多還是我的學生,或學生的學生)難道全部錄取嗎?別忘了!只會有一小部分的人錄取。程度都一樣,已經注定落榜!
4.比照簡章,教甄考生只把「教育專業科目」當做一個科目來準備。反觀教育研究所考生則當做「教育學」「教心」「教研法」「教育史哲」「教育行政」五個科目來準備。補習班開課滿足考生就好,當然也就比照簡章(不然就是在不易發現的上課時數上作文章)
教育所畢業的,去考教甄「教育專業科目」都不一定考高分。
試問「非教育相關科系」臨時抱佛腳,這一科有可能高分嗎?
準備教育所念了一年,加上研究所共4年,多少也混出一些東西吧!
相關文章:如何考取「心輔教育類」研究所 / 插大公職教甄檢:許世穎(杜威)獨家1.教甄多為「就業」補習班辦的,但師資最好的卻是辦「升學」的(如:升大學、研究所)
2.補習班師資本身沒教過中小學,念到博士也沒用!沒當過教評委員根本不了解內幕。
3.想考教甄的人都跑去「全國連鎖大型補習班」上的課程都一樣(授課老師也一樣,很多還是我的學生,或學生的學生)難道全部錄取嗎?別忘了!只會有一小部分的人錄取。程度都一樣,已經注定落榜!
4.比照簡章,教甄考生只把「教育專業科目」當做一個科目來準備。反觀教育研究所考生則當做「教育學」「教心」「教研法」「教育史哲」「教育行政」五個科目來準備。補習班開課滿足考生就好,當然也就比照簡章(不然就是在不易發現的上課時數上作文章)
教育所畢業的,去考教甄「教育專業科目」都不一定考高分。
試問「非教育相關科系」臨時抱佛腳,這一科有可能高分嗎?
準備教育所念了一年,加上研究所共4年,多少也混出一些東西吧!
主管中小學師資培育的國教署組長邱乾國指出:未來 2、3年將是考上正式教師的
教育部明年增聘1500名教師:近年教師甄試報名者眾,但缺額少
教育部(11/26日)宣布,103學年將增
估計
教育部國教署國中小組組長邱乾國指出,原訂再加上新增員額,
去年全國公立小學代理代課教師比率約 9%,
.........
國教署長:吳清山教授「嫡系子弟」許世穎
想起從前:師專時代從事學運,被教官約談多次,均為吳清山老師出 面維護,感念至今。
民國 83 回母校就讀研究所(留職停薪 2 年)吾師清山正好是首任所長,當時百廢待舉,在恩師指導下參與許 多沿用至今的制度。吳清山教授「嫡系子弟」許世穎~粉絲團~請按此
..........................
最後一點,但不是最不重要的一點:很少人相信未來會缺教師,這表 示無人和你競爭,此路將甚為好走!等到大家醒來,你已卡位! 就像2008年金融海嘯,台股跌至3955事後看來,當時的確是 百年難得一見投資機會(許世穎心理學書院全體師生,當年均「反市 場心理」大舉融資進場!歡迎求證)參見:如何考取「心輔教育類」研究所(大學轉學)杜威獨家提供!
有幾個要考心輔所的學生問我,是否需要準備教心?(當然需要),以及「普通心理學」一科是否包含教心?(師範院校考的普心,以教心為主)。說明如下:
師範院校心輔所多分為「諮商組」與「教心組」,如:師大名稱為「教育心理與輔導所」,市北師心輔所也有教心組(考試科目為教心)。沒考教心而考「心理學」的,考題中也是以「教育心理學」為主(畢竟教育即是師範學校的重點)此點由師大、教大的歷屆考古題中便可證實
《杜威老師的叮嚀》
民國 83 回母校就讀研究所(留職停薪 2 年)吾師清山正好是首任所長,當時百廢待舉,在恩師指導下參與許
..........................
許世穎(杜威教授)教學經驗 31 年,專任 26 年(自「台北市立師專/心理輔導組」畢業,分發國小任教算起)。曾任:公立學校「專任輔導教師暨主管」21 年、教評會委員、台北師院輔導教師。插大研究所、教甄公職證照 22 年,共教過 21000 位學生,累積上榜人數全國最多。補教界無人能及,不啻為「心理輔導類」第一品牌。民國 83 年補教界首辦「心理輔導類」研究所時,即為全國第一位教授「輔導原理」之補教老師,也是全國唯一曾任「公立學校專任輔導教師」之現任輔考教師(另一位較資淺者,2014年3月遭蘋果踢爆後已退出)。參見:樊雪梅樊雪春の補教人生/校外昂貴課程(粉絲團)請按此
學生問:念了「教育所」未來一定要當中小學老師嗎?
許世穎:當然不一定,除了教甄高普考,還有很多路!目前都是非教 育專業人士在擔任,如:社區大學、企業教育訓練 ....或像愚師一樣自行創業均可。所以我曾說,到頭來念什麼科系可能是其次。最重要是開放的心態。 孔子說「君子不器」我想就是這個道理吧!給你參考
流浪教師滿街走,卻開「教育所」全新面授課程。獨排眾議地建議準備「教育所」,且認為未來參加「教甄」的最好時機已經到來。如此「反市場心理」的理由何在?腦筋壞掉嗎?
1.各大學均退出師資培育,連師範院校學生也不修教育學程
2.教師証 10 年有效,明年念教育所的人剛好趕上失效潮
3.中小學長年不敢開正式教師缺額,累積名額將在未來引爆
4.教育環境不如以往,資深教師也擔心退休條件有變,勢必引發退 休潮
5.小班制落實也會增加教師需求
6.大學生滿街走,新進中小學教師「碩士學歷」已成基本要求
7.不論研究生、大學生均已放棄教師夢,不修教育學程
8.有修教育學生的人,都已改走其他路!高普考、警察特考...紛紛改行
9.念教育所也不一定要當中小學老師,如:企業教育訓練,或像許老師一樣自行創業均可。
10.回應吾師「國教署長」吳清山的活化師資,加入年輕新血之教育 政策
最後一點,但不是最不重要的一點:很少人相信未來會缺教師,這表
投考研究所是否也應該「反市場心理」呢?雖然「心理」「輔導」「 教育」三類研究所都是我 22 年來輔考的,但必須承認近幾年「心理」「輔導」這兩類研究所,實 在比「教育所」難考太多了!(也難畢業)。難考原因在於未來出路 :心理所~臨床心理師,輔導所~諮商心理師,教育所~流浪教師。 心理師的議題被炒的火熱,反觀流浪教師的慘狀,經媒體與對周遭親 友的親眼目睹,已是全民皆知
學心理輔導出身的許世穎(杜威)基於「案主自決」,對考生的選擇 都沒有意見。但如同投資心理學上的「反市場心理學」,請想想大家 都想得到的路是否反而最難?反之大家都避之唯恐不及之時(如:台 股3955),卻反而是最好的進場機會?
民國 74 年筆者就讀「台北市立師專」時,許多師範生只因家裡窮才去唸公費 師範(包含我本人)當年台股由 600 點,一路漲到12682。沒人想到當公教人員反而是最好的選擇。 「投資心理學」的原理不僅可用於投資,也可應用於個人職涯發展
有幾個要考心輔所的學生問我,是否需要準備教心?(當然需要),以及「普通心理學」一科是否包含教心?(師範院校考的普心,以教心為主)。說明如下:
師範院校心輔所多分為「諮商組」與「教心組」,如:師大名稱為「教育心理與輔導所」,市北師心輔所也有教心組(考試科目為教心)。沒考教心而考「心理學」的,考題中也是以「教育心理學」為主(畢竟教育即是師範學校的重點)此點由師大、教大的歷屆考古題中便可證實
許世穎(杜威)擔任「心理輔導教師」31 年,專任 26 年(自師專心輔組畢業算起)、中小學專任「學校心理輔導教師」及主管 21 年,相信對未來想擔任「學校心理輔導教師」的心輔所同學,應能提供一些職涯上的指導
《杜威老師的叮嚀》
缺乏實務經驗,念到博士也沒用!
現在的考生真的那麼好騙嗎?
補習班教「教師甄試」的老師,本身都沒教過中小學;
教「心理師」的也沒在相關機構,擔任過心理類職務。
在「助人工作領域」缺乏實務經驗,念到博士也沒用!
這不是詐騙,什麼才是詐騙?
..........................
許世穎(杜威)乃補教界極少數公布真實姓名者,所有學經歷(不論行政、教學、視導、考試...)皆可查證。民國 74 年就讀「台北市立師專 / 心理輔導組」受業於: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校長吳清山教授(現任「國教署」署長)、全國諮商心理師公會理事長:王文秀教授(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副校長、心理諮商學系主任。世穎本身參與過「教師甄選」以第一名錄取,曾通過高考檢覈(教育行政類)曾任:國小教評會委員、台北師院輔導教師、台北市教育局輔導委員,創立「教師甄選臉書社團」(免費加入)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