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事重複做,就會是專家;重複的事用心做,就會是贏家。(參見《一萬小時的神奇威力》粉絲團)>關於「個別化教育」肯.貝恩教授在新書《如何訂做一個好學生》說的好:「最好的學習,不能只用分數來衡量。」讓每個學生都擁有一個專屬於自己的未來!
關於成人心理學中的「功能性文盲」,可引用未來主義教育思想家艾文‧托佛勒的話來做說明
「21 世紀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那些無法學習、不放棄陋習和不願再學習的人。」
認知學徒制 (Cognitive Apprenticeship)是師法傳統師徒傳授技藝的模式,
許世穎 Dewey 推薦《一萬小時的神奇威力》《異數》 《我比別人更認真》臉書」
香港投資專家黃國英曾建議學習投資時應像運動員一般~提升心理素質,管理自己的情緒
學「心理輔導」出身的弟,不會撈過界教寫程式,不知為何「非專業的人」總愛撈過界?
任何專業都是須要長期養成,也就是《異數》 所說的「10 年或 一 萬小時」。
具有相關專業背景是最起碼的(否則博士也沒用)不是出了一本書就可開班,
也不是上過電視,就表示有公信力,尤其要小心「人很多、名人合照」宣傳伎倆!
某些理工背景的,老愛撈過界,心靈空虛嗎?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
有智慧的成人學習者(知識工作者)眼光是雪亮的,能分辨「真正的教學專業 vs.掛羊頭賣狗肉」以銷售各式商品為收入來源講師。尼采:親近那些靠自己實力,創出一番成就的人
1.許世穎 YouTube「短期昂貴課程」破財又戕害身心 ~ 請按此
2.閱讀治療教師許世穎演講:嚴斥《魔法》極深的期望帶來極深的失望 ...
3.許世穎 YouTube《知識管理》知道學什麼是一種專業
....................
專業需要長期的累積及培養【許世穎心理學書院 院長:許世穎】演講
人生是充滿比賽的競技場,不論面對自己的生命或在學校職場,我們不斷面對輸贏挑戰,我們都想贏而不想輸。輸贏之間真的與天賦有關嗎?為什麼有人在壓力下能夠勝出,卻有些人患得患失,因而陷入「撞牆」瓶頸;內在天賦、後天苦練和意志力,在輸贏間到底扮演什麼角色?
為什麼英國有一群頂尖乒乓球高手全都住在同一條街上?他們有特殊 DNA,還是巧合?
作者根據自身及採訪其他人的經驗,花了多年思考與研究下列問題,揭開其中奧祕:
莫札特是神童嗎?費德勒為什麼能成為網球界的奇才?
畢卡索、貝克漢等人又為何如此成功?
為什麼一百公尺短跑賽中,能跑出十秒以下佳績的短跑健將全是黑人?
稱讚小孩很聰明,到底好不好?
為什麼棒球球員都這麼迷信?
如果成功的關鍵不在基因,那麼究竟是什麼?
鍛鍊、鍛鍊、再鍛鍊究竟會讓成功如何彈向巔峰?
英國奧運國手兼英國新聞獎得獎作家施雅德在該書中,從遺傳學、心理學、經濟學及社會文化和運動學的觀點,分析人類的競爭天性與勝負關鍵因素,以及我們如何面對人生的賽局。
..........................................................................................
閱讀治療教師群常強調葛拉威爾在《異數》(也推薦《大開眼界》)中所主張的10 年或 一 萬小時的準備。任何專業都是須要長期累積的,不是出了一本書就可開班。也不是上過電視(甚至是常常上電視)擔任廣播主持人,就表示有公信力。應有 10 年以上授課經驗
弟任教勞社大學 13 年(已退出)心理學相關授課經驗 20 年,自就讀師專心理輔導組至今,學習「科學心理學」已 29 年 (不論電視或廣播,皆可自行購買時段,贊助廣告,甚至直接明目張膽的進行「置入性行銷」此種節目本身即是廣告的現象,尤其是投資人應該留意的
《我比別人更認真》也強調:刻意練習。因為成功不是僅僅取決於你的 IQ 或者 EQ,成功的祕密也不在於老天賞飯吃 (許世穎 Dewey 補充:《我比別人更認真》作者在此處,指的是心理學上所說的「天賦」。參見與本書立場相對的《讓天賦自由》及拙著 13 堂《讓天賦自由》的課程~投資心理學部落格 )更不是自己埋頭「瞎練」就能達到目的。
欣賞《我比別人更認真》一書以科學的研究成果輔以實際的案例,鋪陳出 ~「刻意練習」」deliberate practice的機制:用持續乃至終身的學習時間,有目的地努力提高具體某個領域的表現水平,不論在商界、體育、音樂、醫學、象棋、科學和數學,包括談判、理財…等每個領域都能依照這個成功法則來習得。參考拙著:短期昂貴《潛能開發課程》無效又戕害身心!
....................................................................................
卓越不是天才的專利,你的成就極限來自信念和練習的方法。 巴菲特、馬友友、伍茲(惟此人最近傳出緋聞),甚至莫札特,研究證明,這些「天才」和我們不一樣之處,在於他們長期、有方向地進行「刻意練習」自我琢磨。 卓越之路要歷經多年的嚴苛考驗,若非全心全力投入,誰都不可能達成。你必須知道你想要做什麼,而不是覺得、傾向或考慮要做什麼。
卓越之路不是保留給少數命定幸運兒的特權,它是你、也是人人都能走的路。常勉勵同學們你就是自己的 CEO!因為自我經營是事業成功之關鍵。不管一天從早上 9 點做到下午 5 點能賺多少錢,只要有工作的自主權、能手腦並用,而且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就是令人滿意的工作。工作是否能讓人有成就感才是最重要的,至於薪水多少,到頭來發現,並非最重要的
有自主性、必須運用頭腦,而且努力就能得到回饋。對大多數的人來說,這些都比金錢要來得可貴。具有這些特質的工作,就是有意義的工作。存在人本心理學認為:有意義的工作才能開展有意義的人生,因為工作是實踐人生價值的途徑。成功的人都能牢牢把握住眼前的機會,接著便著手進行「刻意練習」(當然,他自己可能不知道這個心理學專有名詞)
成功的基礎在於「一萬小時」或「10 年」的練習。小時候你也許從大人那裡聽過,如果要出人頭地,成為各行各業的頂尖人物,像是邱吉爾、莫扎特、巴菲特,甚至是老虎伍茲這樣的人,你從小就必須埋頭苦幹( 參考拙著:投資心理學書院《成人發展轉變》學員心得 )
..........................................................................
不過事實還不僅如此,所有我們看得到的天才人物,其實必定經過「刻意練習」的洗禮,對練習結果進行分析,從失敗中吸取教訓,以科學的方法進行苦練,才有可能斬露頭角,讓所有人刮目相看」這個成功的流程,在心理學上便稱為「刻意練習」deliberate practice
許世穎 Dewey 提醒《我比別人更認真》強調所謂的「刻意練習」必須要有學有專精、本身有多年專業工作經驗的教練來指導。更重要的是,這位教練必須長期觀察你、也很瞭解你,才能給提供真正有助於你的個人化輔導。因為如果對方並不瞭解你,給的建議反而會誤導你
君不見,連「許世穎心理學書院 WHF 站前地王班 」的成員每週上 筆者 3 — 4 堂課、連上 9 年以上…這樣的師生相互瞭解程度,本人在給學生建議時也很謹慎「不要讓不懂你的人影響你!」參見《千萬別受騙去上短期昂貴課程》。推薦本站《大開眼界》葛拉威爾的狗心理學
.....................
成功的真正祕密是 ~ 沒有祕密(摘自《一個人的執行力》)我們生活的世界當中,每個人都希望快樂、健康、苗條、富有,而且越快、越容易做到這一切越好。人類的整個歷史過程裡頭,為了呼應這種幾乎無處不在、想要一夜之間就成功的需求,數不清的人和組織於是提供各種誘人花招,標榜各種特殊技術、詭奇想法與秘訣,都是為了讓人不需付出努力就能成功與快樂。(許世穎 Dewey 補充「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更沒有「不勞而獲」的事)
每隔一兩年,就會有人推出《祕密》之類的靈修致富、成功學書籍,鼓吹一步登天、輕鬆致富不難。根據《祕密》的說法,你所要做的就是「想」,只要將好念頭視覺化,就能吸引你想望的一切好事進入你的人生。對於那些不願意下必要的苦功來完成有價值事物的人來說,這點子很有吸引力 (許世穎 Dewey:坊間一大推什麼 NLP、潛能開發之類的課程便應運而生
然而成功的真正祕密是,根本沒有祕密。有的只是世世代代以來,人類發現、然後再發現的普世原則與永恆真理而已(許世穎 Dewey :當然包括「心理學」與「社會學」的研究)快樂、健康、與富裕不會憑空而至,它們是精心設計的成果,是持續學習以及用心經營自己的產物
.....................................
歐文亞隆:教育和治療之間至多只有一點模糊的界線。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伊比鳩魯派學者都相信『教育和理性』是克服人類痛苦的必要工具,大部份的哲學諮商師認為『教育是治療的基礎』這個觀念來自萊布尼茲的座右銘『智慧與療癒』
心理治療的效果為何很有限,歐文亞隆指出原因是出在付費方式:因為收費昂貴(每小時約台幣 6500 元)因此只能短期談幾次,當事人與治療師都在欺騙自己(不論「存在心理治療」或「精神分析學派」都主張每週需進行數次,時間更須長達5年,才能形成「有意義的改變」)
反觀國內心理成長課程,除了便宜沒好貨的混亂社大,只有「短期昂貴課程」兩、三天要價高達幾十萬的都有!且授課者多非專業背景。難怪根據正向心理學研究,只有 6 % 的人蓬勃煥發、自我實現(成幸人WFH)參見拙著:《失控的正向思考》快樂是一種陷阱 6% 成幸人
本文作者「刻意練習」心理學教學工作已 21 年;教授心理學的時數早超過一萬小時。自就讀師專心理輔導組至今,有系統地學習「科學心理學」更長達 29 年 。教過約 18500 位學生
在勞工大學及社區大教授心理學13 年 (許世穎 Dewey 在社大開辦第一年時,親身在社大選課當學生,第二年便開始在社大教授心理學相關課程,在勞社大任教 13 年後,已離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