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28

電影《露西》我們真的只動用了10 % 大腦嗎?


我們真的只動用了10%大腦嗎?即將上映的電影《露西》劇情建立在一般人只開發了10%大腦的假設,女主角露西使用了可以增強認知能力的新藥,喚醒了沈睡的90%大腦,可以駕馭強大的心智能力並強化身體機能,包括了特異功能、心智時空旅行和秒速學習的技能,好像解鎖未知的90%大腦,就可以變成有特異功能的天才。雖然這個故事是很吸引人的電影題材,但其實故事的假設根本不科學呀!心理所(系)心輔所(插大研究所)輔考社群/粉絲團

10%腦力的起源
神經外科醫生卡爾•拉什萊(Karl Lashley)以大鼠迷宮為實驗,在訓練大鼠走迷宮之前或之後切除不同區域的大腦,觀察其學習能力。失去部分大腦皮質的大鼠依然可以走出迷宮。他發現,皮質的破壞面積越大,大鼠越難走出迷宮,但長時間的訓練都可以彌補這些缺陷,且學習能力跟皮質破壞區域沒有關係。

因此拉什萊在1950年代提出了知名的等位原則(Equipotentiality),即不同腦區執行相同任務,以及質量作用原則(Mass action),即學習能力與大腦皮質含量有關,而與腦區無關。

腦部的功能障礙
拉什萊的理論在半個世紀前相當受歡迎,但現在科學告訴我們,大腦在執行工作是分工的,而不是整體性的。區區一個腦中風就可癱瘓大腦作業,依照中風位置和面積又有不等的影響。例如,運動皮質(Motor Cortex)受損會造成半身不遂;額葉(Frontal lobe)的布洛卡氏區(Broca’s area)受損會喪失說話能力。雖然大腦的可塑性讓未受損的區域在一段時間後可以彌補部分功能,但鮮少有痊癒的案例。

神經退化疾病如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及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都各屬於不同腦區的退化。阿茲海默症出現的記憶衰退,是由於海馬迴(hippocampus)的退化。而帕金森氏症的運動障礙則是中腦黑質(substantia nigra)多巴胺神經細胞(dopamine neuron)死亡的結果。這類退化性疾病都是不可逆的。

腦部的不同區域執行著不同的功能,並且相互連接讓我們得以協調複雜的任務。因此在任何時候我們都有可能使用10%或100%的腦袋,這完全取決於我們正在做什麼事。

即便是日常生活的行為,如購買一杯咖啡,我們也需要使用到高度的認知能力和執行能力來決定我們要做什麼、條理分明的說話,讓他人知道我們的選擇。不只這些,我們還得計算價錢並且精準地將錢遞給對方。各腦區必須相互合作,我們才能做出協調的行為。所以即使小區塊的腦部損傷也可能對腦部功能造成嚴重的破壞。

飢餓的大腦
比起拉什萊實驗的大鼠,人類的腦部顯得更為複雜。人類的腦重量佔了體重約2%,卻消耗了20%的能量,呈現了不合比例的能量分配。大腦(Cerebrum)負責執行認知功能,小腦(Cerebellum)控制運動協調而腦幹(Brainstem)負責維持呼吸等非自主行為。比起其他動物,我們的腦部相對大得多,演化出這麼耗能的腦袋,一定是因為我們非常需要它。

腦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用來驅動數以百萬計的腦神經元溝通,將分工區域連接起來形成監控網絡。如果我們真的只用了10%的腦袋,那等於我們需要提供如此龐大的能量給那閒置的90%腦袋,這顯得非常不合理。

未知的大腦功能
神經科學家正嘗試揭開腦部運作的謎底。近年來,探討腦部不同細胞角色扮演的研究相當熱門。腦中只有10%的細胞屬於神經元細胞,其餘90%是神經膠細胞(Glial cell)及星狀細胞(Astrocytes)。這些細胞似乎對連接神經元非常重要,不過最近的研究指出這些細胞有著更重要的功能——記憶形成。

人的腦部一直是科學家難以探知的領域,哪些腦區的交互作用形成了我們的意識?腦部如何控制一系列複雜的行為?至今還是未解之謎。摘自:泛科學(許世穎)

心理所(系)心輔所(插大研究所)輔考社群/粉絲團
...............

《研究所致勝之道》
1. 考試題型是「申論題」,而非「簡答題」或「填充題」。不可以只會寫2、3行答案,對於一個主題要真的弄懂,才能旁徵博引、左右逢源。且多為比較題,如杜威老師在各科多以「表解式教學」,分析各學派之應用。

2. 要有深入見解、自己的觀點,而非死背書本。要採「主題式學習」(來自主題式教學)。每個晚上弄懂一個主題,一年下來已弄懂了300多個命題焦點,考試時常常只是約50個命題焦點在各校各所各科考來考去,不需貪多,相反的,若是一個晚上準備50個重點,考試時即便考出來也只會寫一兩行頂多得3分,但一題多半25分,如此一來題目都看過卻不會寫答案。不要迷信考古題,考古題已是「過去式」,僅供「參考」而已,最新議題是考古題不會有的,光會解考古題、背課本是考不好的,更何況連「聯考」、「標準本」都已不存在了。把眼光放在「未來式」。

3. 隨時自我檢視。要常常問自己「為何要錄取我」。不能只有學者的觀點,因為學者的觀點大家都知道,光知道這些是沒辦法考上的,要有自己的觀點。如果大家寫的都跟書上的一樣,那為何要錄取你。要有自己的觀點則要先能懂得這些學理,因此杜威老師每每於課堂中深入分析一個命題焦點,就是要幫助同學理解,然後有自己的觀點、心得、感想、感觸,甚至感動(如此以達到認知目標中的「高層次」境界)。

任何閱卷教授都知道評分標準有給分較低的,屬於「低層次」的瑣碎記憶,到給分數高,屬於高層次的應用、分析、綜合、評鑑。能舉例說明或剖析實例含意與具體建議,提出個人感想,甚至感動,才是達到了最高層次「評價」,甚至是「情意領域」,如此才會獨特性獲得高分,也凸顯了自己是近來熱門的「生命教育」中的「有人本情懷的心理輔導與教育專業之工作」。如此一來必能高分考取,一圓升學公職夢。

4. 慎選師資。來補習班不是來享受「裝潢」、「氣派」,師資才是關鍵,授課老師的見解、歷練、資歷,尤其是講解內容能否聽懂更為重要。否則浪費錢事小,浪費時間,聽不懂徒增焦慮挫折感,甚至因此中輟,不來上課,放棄了投考的目標,能夠聽自己撐下去才是重點。心理學家提出「快樂的學習效果是不快樂約五倍,相對地,焦慮反而會有反效果」講的便是這個道理。因此,杜威老師常以幽默風趣的方式分析問題與實務,即希望同學能保持一顆愉快的心來學習。

此外,學習首重「理解」,按照訊息處理之研究,聽懂之後,才能長期記憶(短期記憶只有20秒),也才能觸類旁通,而在作答時能有自己的觀點,並融會貫通。依創造思考相關研究指出快樂學習才能產生豐富創意(CQ),而壓力則會抹煞創意。偏偏閱卷教師最排斥千篇一律的答案,而對於有創意的內容則多半給予高分(PS.有時連題目本身都很有創意)。

有的補習班價格偏低,其師資水準與印發講義分量恐有縮水之餘,同學們有缺乏自行判斷資料重要性的專業學術能力。另一方面,教師本身的名氣、聲望與經驗也是同學們應加以考慮的。“畢竟同學們在選擇補習班教師時師資為第一要件”。若教師本身與同學年齡、經歷差不多,皆為六、七年級,又缺乏學校教師及主管經歷,又如何引導同學考上以實務、宏觀視野為最新考情之心理與教育所呢?

聰明的同學都知道要選擇五年級出身,專業歷練完整的杜威老師,因為杜威老師不僅曾擔任大學、中小學教學、研究及行政主管,熟悉相關行政、公職作業流程等業務,相關歷練 31 年(自就讀「台北市立師專/心理輔導組」起算),累積之豐沛的資源,雄厚的人脈,乃至於對未來最新考情方向,精準掌握之22年任教高普特考、插大研究所之實戰經驗,即為同學們上榜的最佳保證,助同學們高分上榜。心輔所(心理輔導教師)全國唯一輔考社群」、許世穎心理學書院 / 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