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合之眾《社會心理學》群眾心理學
很多中年人都會遇到這種困境,生活沒什特殊僻好,或對特定領域產生濃厚興趣,不喜歡運動,也沒參加任何社團,朝九晚五上班回家,假日再來補眠,就像一個乖乖牌學生。
當他想幫自己的未來開一條新財路時,就會出現很大問題。他沒任何值得驕傲的興趣,沒在任何領域有競爭優勢,這些興趣其實隱藏著未來的商機。(以上摘自網路)
然而,臺灣人卻只會一窩風,缺乏自主判斷能力。投資、休閒或美食皆是如此!所以不斷上當受氣還是一直去,不然也不知道自己要幹嘛?自我的肯定都來自外界,因為不了解真正的自己
許世穎 Dewey 推薦的《烏合之眾》曾被佛洛伊德譽為「一本當之無愧的名著」流傳百年之久的心理學經典著作。全球近二十種語言版本,累銷上千萬冊!本文要一路從「群眾心理學」談到「投資心理學」因此篇幅較長
譴責涉內線名媛關俐麗:不只批揹便宜包沒禮貌,
不穿西裝捐一百萬的市長,竟遭涉內線名媛關俐麗痛批
請貴會以後不要找所謂的名援 這一些名援嚴重扭曲社會價值觀,是怎樣?穿夾克就不高尚嗎?非要像某一隻穿著亞曼尼西裝的才叫高尚嗎?才能參加與會嗎?這是慈善募款晚會還是時尚走秀大會?貴會發這個聲明以正視聽 值得鼓勵!不過也起貴會公布一下自稱所謂的名援貴婦他穿著這麼優雅高貴,那他到底是捐了幾兩銀子?摘自網路
恩格斯:判斷一個人當然不是看他的聲明,而是看他的行動,
不是看他自稱如何如何,而是看他做些什麼和實際上是怎樣一個人
不是看他自稱如何如何,而是看他做些什麼和實際上是怎樣一個人
(只看一個人怎麼做,不看他怎麼說) 許世穎 Dewey
查爾斯.麥凱、約瑟夫.德.拉.維加所著《異常流行幻象與群眾瘋狂 ∕ 困惑之惑》及
許世穎 Dewey 今推薦《烏合之眾:為什麼「我們」會變得瘋狂、盲目、衝動? 讓你看透「群眾心理」的第一書》(古斯塔夫・勒龐所著)皆為「投資心理學」之經典,以下部分內容摘自該書:
..............................................
為什麼一到百貨公司週年慶,你就像失心瘋一般地大肆搶購?
當某個公眾人物爆發醜聞時,為什麼你會毫不遲疑地相信記者?
看到鼎泰豐的人潮,即便沒吃過你也認定它們的小籠包最好吃?
當 7-11 推出集點活動時,就算你不愛 Hello Kitty 也會跟著蒐集?
原本自己覺得好看的造型,因為大家的批評就讓你失去自信?
……上述等等現象究竟為什麼會發生呢?
好像自己的大腦不受控制,莫名地就做出這些舉動呢!
其實真正趨使你去做這些事情的,是一股來自群眾心理的影響力。
在我們身處的社會裡,有許多謠言、潮流、廣告等等四處流竄,
使你在無形中被置入了某些特定的觀念和想法,也不再是自己的主宰了。
想要奪回你對自己的主控權嗎? 要如何避免自己成為受他人擺布的傀儡呢?
本書就要揭露有關群眾心理的真相,讓你看清楚這個社會,也重新掌握自己的思維。
..........................................................
◎一股無形的強大能量――群眾心理
上述等等現象都是源自於群眾心理的作用,
我們甚至可以從生活中就輕易地觀察到其影響力:許多時候,我們可能自己都沒發覺,
一些平常看來不理性的舉動,卻在一群人的默許甚至是鼓吹之下,你就無所畏懼地去做了
也有些時候,你也許明明覺得一件事物看來很呆板無趣,
但因為社會大眾的愛好狂潮,你也不自覺地跟著去搶購、收集。
還有更多時候,你看到股市一片長紅,以為這一票一定能讓你獲利,
於是毫不猶豫地投下你的老本,結果慘敗而歸,連退休金都賠光。
由此可見,任何人都應該認識這股在無形中主宰我們的力量,
了解群眾心理,不僅能讓你看懂先人的歷史,更能讓你掌握自己的命運。
................................................
◎無意識的「群氓之族」
本書寫成於一個民眾的集體意識初萌芽的年代。
作者勒龐生長的背景是動盪不安的法國大革命時期,
因此他對於群眾心理以及群體力量的觀察格外精闢入裡。
勒龐發現:一個群體的運作具備其獨有的特徵,不同於個體單獨的行為模式。
群體在組織化的過程中,每個成員的觀念和想法會漸趨一致,
他們自覺的個性會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集體的群眾心理。
當獨立個體受到刺激時,大腦會告訴他不要衝動,
但是成為群體一員後,他會覺得自己無所不能。
因此,群眾心理具備了一些被人們視為不理性的特質,諸如:
瘋狂、衝動、偏執、盲目、狂熱、易被鼓動等等。
這種現象使得我們在無意間變成了群氓之族,身處在一個群氓時代。
( 本文摘自或改自:自由時報 、《牛頓、達爾文與投資股票》、許世穎 Dewey 今日推薦《烏合之眾:為什麼「我們」會變得瘋狂、盲目、衝動? 讓你看透群眾心理的第一書》)
.....................................................................
【本書重點】
群體的力量,不能忽視
相較於過去的任何一個時點,現在的我們都是處在一個群體更有力量的時代。只要打開電腦、連上網路,我們就能接觸到全世界。看看 Facebook、Twitter 這些社群網站的影響力,
愈來愈多的人透過群體的力量在發聲,甚至是做生意。當然如果一不小心,
它也可能會被有心人利用,導致壞的結果。因此我們絕對不能忽視群體的力量,而首要任務就是了解群眾心理。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我們一定能夠將群體力量導向更好的用途。
【專業推薦】
「勒龐的《烏合之眾》是一本當之無愧的名著,它極為精緻地描述了集體心態。」
――心理學大師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心理學領域已經出版的著作中,最有影響者,非勒龐的《烏合之眾》莫屬。」
――美國社會心理學大師奧爾波特(Gordon Allport)
「勒龐的這本書具有持久的影響力,是群體行為研究者不可不讀的文獻。」
――美國社會學大師默頓(Robert Merton)
............................................................................
投資心理學助你股市常勝
相信長期閱讀本站的讀者都知道投資心理學部落格幾乎沒有轉貼文章,絕大部分均為本人所撰。惟今日為使讀者有較完整的收穫,故筆者打破慣例,將部分內容轉貼《掌握群眾心理學,股市最後贏家》再以許世穎 Dewey 親撰《心理學為何與投資搭上關係》輔助說明
掌握投資群眾心理學,才能成為股市的最後贏家!
投資股票真正賺錢的只是少數人,原因不在於專業知識的高下,而是心理素質是否健全
這個道理聽起來很矛盾,卻是市場最後決定勝負的關鍵,
換言之,要成為股市的常勝軍,最重要的武器是心理學,而非經濟學。
就像有人批評,很多經濟學家懂經濟學,卻不懂經濟,
多數股市分析師也是具有豐富的投資專業知識,但投資股市的成績單卻是見不得人,
很多人在股海浮沉一輩子,可能還是兩手空空,只賺到了「兩憶」(回憶與失憶)
為何心理學才是股市最重要決勝關鍵?
坦白說,股市投資人,即使是菜籃族,對於一些投資的基本理念,
像是「逢低買進、逢高賣出」,甚至華爾街名言:
「行情總在絕望中誕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長,在憧憬中成熟,在希望中毀滅。」
都可以琅琅上口,但真正能夠做到的只是心臟很強的少數人。
這幾天的行情就是最好的例子。新台幣一升值,散戶、法人不管三七二十一,
通通大殺電子股,追高資產股,什麼不要追高殺低的道理,都忘得一乾二淨。
其實,在這種行情大幅震盪之際,有一些基本面很好的電子股,
投資人之前根本不敢追,現在打了一、二折在大拍賣,卻換成投資人不敢買了。
好股票還是一樣好,不會過了一、二天就變壞了,就像名牌包,
平常買不起,現打折要賣,許多人反而猶豫不決。由此看來,
這種買賣行為根本與經濟學無關,跟心理學才有最大的關聯。所以,有人說,懂得群眾心理的人,一定可以在股市無往不利,成為最後的贏家( 以上摘自:自由時報 2010.10.6 )
.....................................................................................
心理學為何與投資搭上關係
常有同學詢問,為何筆者所開的投資心理學課程,可以將投資與心理學結合在一起?
許世穎 Dewey 引用《牛頓、達爾文與投資股票》書中的 3 段文字內容,回答如下:
心理學是研究人類心智如何運作的科學。乍看之下,它似乎與投資的世界毫不相干,
因為冰冷冷的資產負債表與損益表不涉人性。而且一提到心理學,常令人想到的情景就是
一個可憐兮兮的人躺在治療師的長椅上,其實心智功能異常只能算是心理學的一小部分
「心理學」(psychology)這個字的本意為「心智的研究」,因此心理學家致力於:
理解大腦的所有運作,包括控制認知(思考與了解的過程)的部分,以及控制情感的部分
心理學家所探討的,是我們如何學習、思考、溝通,如何體驗情緒,
如何處理資訊並做出決策,又如何形成可指導個人行為的核心信念。
所有這些大腦功能,其實都會在投資行為中有所發揮,
而我們的投資決策是對是錯,乃是情感與認知交互作用的結果。
投資心理學課程的重點,正是要理解心理層面如何影響股價與市場行為。我們將探討心理學中的情感領域與認知領域,了解它們如何影響個人與團體的行動,從而幫助投資人成功致富,並改善個人的心理生活品質-不論是職涯、財務、人際關係...乃至於個人的幸福快樂
心理治療、心理輔導只是心理學的一小部分(許世穎 Dewey 過去便是就讀五年制師專心理輔導組出身)每個人都可以藉由學習「投資心理學」全方位改善生活品質,提升個人效能!
在此誠摯地邀請您瀏覽以下兩篇相關文章:本站所發表《13 個學習「投資心理學」的好處》
本文作者為投資人的心智研究者、專攻投資心理學 (有系統地學習「科學心理學」 31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