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29

八仙樂園派對粉塵爆炸《創傷心理5陪伴建議》基層訓導工作者的告白

八仙樂園派對粉塵爆炸《創傷心理 5 陪伴建議》如果您是受害當事人的親朋好友或家屬,敬請參考以下建議:
1. 給予當事人他需要的陪伴,建立安全感:突發事件的傷害會讓人失去自信、無所適從,除了用話語安撫外,尊重當事人不同的需要,給予適當的陪伴、增加其能力感,包含想要人陪還是想要先靜一下(不放心的話親友可在近處安靜的陪伴),或是想要誰來陪伴、下一餐想要吃甚麼,由小細節中重新建立當事人對生活的掌控感。
2. 鼓勵當事人表達情緒:無論用哭的、說的,都盡量給予其空間抒發情緒和壓力。
3. 同理他的感覺:您可以用「我知道你非常痛」「當時真的很可怕」「換作是我也一定很害怕」等話語,讓當事人感受到被接納、同理,而不要急著打斷他。
4. 不應否定或拒絕他的感受:勿一味地要求他:「不用想太多」「不要哭了」,這樣反而會讓他壓力而無法抒解!
5. 更不要自責或指責傷者:
當傷者沮喪、懊惱「早知道就⋯」告訴他「這是意外,不是你的錯!」由於此次受傷者大多是學生、年輕族群,家屬不要在此時責怪孩子「愛玩」之類的話語。摘自陽光基金會


廖輝英:人生的劇變,有時卻是我們自己的某一種行為所造成,明知有風險、明知做一點防禦措施就可避免,但我們卻存著僥倖的心情、和命運(或運氣)賭了起來,行險的結果,果真造成無法彌補的後患,硬生生讓我們的人生轉了一個大彎,無法往預定的方向行走…
......
八仙樂園派對粉塵爆炸有感《一個基層訓導工作者的告白》以曾負責學校訓導(學務)行政工作的多年經驗來看,任何活動,只要不是每週舉辦的例行性活動,都是風險很大,狀況很多的!原因在於辦理者、參加者,乃至於監督者都不熟悉。所以,有經驗的資深教師,甚或行政主管本身都不愛辦活動。
.
但很無奈的是,平日教學上發生在教室內的點點滴滴,雖然是最重要,卻也是最無人關注的。只有辦活動,尤其是愈大型、人愈多,才愈能代表政績,卻也是風險最大的。套某位甫退的國小校長的評論《基層學校都是抱著炸彈做事…》。

 ~ 本文作者曾負責學校訓導(學務)行政工作多年(許世穎)
曾經在八里開了一間補習班,希望曾經在我那待過的師生們都平安。
.PS:當年在北海岸(淡水、八里 ...)共開了四間兒童才藝補習班(英語、作文、課輔)

2015-06-28

電影《露西》我們真的只動用了10 % 大腦嗎?


我們真的只動用了10%大腦嗎?即將上映的電影《露西》劇情建立在一般人只開發了10%大腦的假設,女主角露西使用了可以增強認知能力的新藥,喚醒了沈睡的90%大腦,可以駕馭強大的心智能力並強化身體機能,包括了特異功能、心智時空旅行和秒速學習的技能,好像解鎖未知的90%大腦,就可以變成有特異功能的天才。雖然這個故事是很吸引人的電影題材,但其實故事的假設根本不科學呀!心理所(系)心輔所(插大研究所)輔考社群/粉絲團

10%腦力的起源
神經外科醫生卡爾•拉什萊(Karl Lashley)以大鼠迷宮為實驗,在訓練大鼠走迷宮之前或之後切除不同區域的大腦,觀察其學習能力。失去部分大腦皮質的大鼠依然可以走出迷宮。他發現,皮質的破壞面積越大,大鼠越難走出迷宮,但長時間的訓練都可以彌補這些缺陷,且學習能力跟皮質破壞區域沒有關係。

因此拉什萊在1950年代提出了知名的等位原則(Equipotentiality),即不同腦區執行相同任務,以及質量作用原則(Mass action),即學習能力與大腦皮質含量有關,而與腦區無關。

腦部的功能障礙
拉什萊的理論在半個世紀前相當受歡迎,但現在科學告訴我們,大腦在執行工作是分工的,而不是整體性的。區區一個腦中風就可癱瘓大腦作業,依照中風位置和面積又有不等的影響。例如,運動皮質(Motor Cortex)受損會造成半身不遂;額葉(Frontal lobe)的布洛卡氏區(Broca’s area)受損會喪失說話能力。雖然大腦的可塑性讓未受損的區域在一段時間後可以彌補部分功能,但鮮少有痊癒的案例。

神經退化疾病如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及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都各屬於不同腦區的退化。阿茲海默症出現的記憶衰退,是由於海馬迴(hippocampus)的退化。而帕金森氏症的運動障礙則是中腦黑質(substantia nigra)多巴胺神經細胞(dopamine neuron)死亡的結果。這類退化性疾病都是不可逆的。

腦部的不同區域執行著不同的功能,並且相互連接讓我們得以協調複雜的任務。因此在任何時候我們都有可能使用10%或100%的腦袋,這完全取決於我們正在做什麼事。

即便是日常生活的行為,如購買一杯咖啡,我們也需要使用到高度的認知能力和執行能力來決定我們要做什麼、條理分明的說話,讓他人知道我們的選擇。不只這些,我們還得計算價錢並且精準地將錢遞給對方。各腦區必須相互合作,我們才能做出協調的行為。所以即使小區塊的腦部損傷也可能對腦部功能造成嚴重的破壞。

飢餓的大腦
比起拉什萊實驗的大鼠,人類的腦部顯得更為複雜。人類的腦重量佔了體重約2%,卻消耗了20%的能量,呈現了不合比例的能量分配。大腦(Cerebrum)負責執行認知功能,小腦(Cerebellum)控制運動協調而腦幹(Brainstem)負責維持呼吸等非自主行為。比起其他動物,我們的腦部相對大得多,演化出這麼耗能的腦袋,一定是因為我們非常需要它。

腦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用來驅動數以百萬計的腦神經元溝通,將分工區域連接起來形成監控網絡。如果我們真的只用了10%的腦袋,那等於我們需要提供如此龐大的能量給那閒置的90%腦袋,這顯得非常不合理。

未知的大腦功能
神經科學家正嘗試揭開腦部運作的謎底。近年來,探討腦部不同細胞角色扮演的研究相當熱門。腦中只有10%的細胞屬於神經元細胞,其餘90%是神經膠細胞(Glial cell)及星狀細胞(Astrocytes)。這些細胞似乎對連接神經元非常重要,不過最近的研究指出這些細胞有著更重要的功能——記憶形成。

人的腦部一直是科學家難以探知的領域,哪些腦區的交互作用形成了我們的意識?腦部如何控制一系列複雜的行為?至今還是未解之謎。摘自:泛科學(許世穎)

心理所(系)心輔所(插大研究所)輔考社群/粉絲團
...............

《研究所致勝之道》
1. 考試題型是「申論題」,而非「簡答題」或「填充題」。不可以只會寫2、3行答案,對於一個主題要真的弄懂,才能旁徵博引、左右逢源。且多為比較題,如杜威老師在各科多以「表解式教學」,分析各學派之應用。

2. 要有深入見解、自己的觀點,而非死背書本。要採「主題式學習」(來自主題式教學)。每個晚上弄懂一個主題,一年下來已弄懂了300多個命題焦點,考試時常常只是約50個命題焦點在各校各所各科考來考去,不需貪多,相反的,若是一個晚上準備50個重點,考試時即便考出來也只會寫一兩行頂多得3分,但一題多半25分,如此一來題目都看過卻不會寫答案。不要迷信考古題,考古題已是「過去式」,僅供「參考」而已,最新議題是考古題不會有的,光會解考古題、背課本是考不好的,更何況連「聯考」、「標準本」都已不存在了。把眼光放在「未來式」。

3. 隨時自我檢視。要常常問自己「為何要錄取我」。不能只有學者的觀點,因為學者的觀點大家都知道,光知道這些是沒辦法考上的,要有自己的觀點。如果大家寫的都跟書上的一樣,那為何要錄取你。要有自己的觀點則要先能懂得這些學理,因此杜威老師每每於課堂中深入分析一個命題焦點,就是要幫助同學理解,然後有自己的觀點、心得、感想、感觸,甚至感動(如此以達到認知目標中的「高層次」境界)。

任何閱卷教授都知道評分標準有給分較低的,屬於「低層次」的瑣碎記憶,到給分數高,屬於高層次的應用、分析、綜合、評鑑。能舉例說明或剖析實例含意與具體建議,提出個人感想,甚至感動,才是達到了最高層次「評價」,甚至是「情意領域」,如此才會獨特性獲得高分,也凸顯了自己是近來熱門的「生命教育」中的「有人本情懷的心理輔導與教育專業之工作」。如此一來必能高分考取,一圓升學公職夢。

4. 慎選師資。來補習班不是來享受「裝潢」、「氣派」,師資才是關鍵,授課老師的見解、歷練、資歷,尤其是講解內容能否聽懂更為重要。否則浪費錢事小,浪費時間,聽不懂徒增焦慮挫折感,甚至因此中輟,不來上課,放棄了投考的目標,能夠聽自己撐下去才是重點。心理學家提出「快樂的學習效果是不快樂約五倍,相對地,焦慮反而會有反效果」講的便是這個道理。因此,杜威老師常以幽默風趣的方式分析問題與實務,即希望同學能保持一顆愉快的心來學習。

此外,學習首重「理解」,按照訊息處理之研究,聽懂之後,才能長期記憶(短期記憶只有20秒),也才能觸類旁通,而在作答時能有自己的觀點,並融會貫通。依創造思考相關研究指出快樂學習才能產生豐富創意(CQ),而壓力則會抹煞創意。偏偏閱卷教師最排斥千篇一律的答案,而對於有創意的內容則多半給予高分(PS.有時連題目本身都很有創意)。

有的補習班價格偏低,其師資水準與印發講義分量恐有縮水之餘,同學們有缺乏自行判斷資料重要性的專業學術能力。另一方面,教師本身的名氣、聲望與經驗也是同學們應加以考慮的。“畢竟同學們在選擇補習班教師時師資為第一要件”。若教師本身與同學年齡、經歷差不多,皆為六、七年級,又缺乏學校教師及主管經歷,又如何引導同學考上以實務、宏觀視野為最新考情之心理與教育所呢?

聰明的同學都知道要選擇五年級出身,專業歷練完整的杜威老師,因為杜威老師不僅曾擔任大學、中小學教學、研究及行政主管,熟悉相關行政、公職作業流程等業務,相關歷練 31 年(自就讀「台北市立師專/心理輔導組」起算),累積之豐沛的資源,雄厚的人脈,乃至於對未來最新考情方向,精準掌握之22年任教高普特考、插大研究所之實戰經驗,即為同學們上榜的最佳保證,助同學們高分上榜。心輔所(心理輔導教師)全國唯一輔考社群」、許世穎心理學書院 / 院長

2015-06-21

第七感》自我蛻變的新科學(2)人際神經生物學

我做我的事,你做你的事。
我在這世界不是為了要實現你的期望而活,
而你在這世界也不是為了我的希望而存活。

你是你,我是我。
如果偶然地我們發現彼此,那很美好。
如果沒有,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 完形心理治療創始人:皮爾斯

「同頻率連結」:《第七感》一書指出:一個成年人,如果能夠跟「一個真正與他們同頻率的人」建立連結(不論是家人、老師或治療師)這樣的深度連結,就能幫助他們建立「內在的整體感」,讓他們有空間反思自己的生命,理解自己的人生旅程。這樣的理解是改變人生的基礎,
更是穩健地發展人生之關鍵。「理解」是獲得身心健康與幸福不可或缺的關鍵。
這便是「投資心理學書院」一直強調幸福需要經由「長期內觀學習」的理由。建議您自問:

 這個事件為什麼會發生?我自己能從中汲取什麼好的教訓?在心智層次相當社群才能分享。且讓我們在這條生命的道路上成為旅伴。當我們結伴同行時,父母與子女、病人與治療師、學生與老師、讀者與作者,我們不會找到問題的結尾,只能永遠接受挑戰,開放面對遭遇的一切,痛苦與歡愉、困惑與清明,一步步走過我們穿越時光的旅程《第七感:自我蛻變的新科學》

成千上萬內心空虛,缺乏真誠人際連結的人,每天用各種替代品來彌補長期缺乏的幸福與關愛(暴飲暴食、缺乏情愛的肉慾、在瘋狂消費的樂園中尋求虛幻快樂)許世穎 YouTube:

1.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而非靠覺悟
2.婚姻心理學:權力與自由
3.一個公職輔考教師的告白《疼痛才叫青春
.....................................................

坊間充斥著心理激勵的書籍、講座或課程,鼓吹正向思考的價值,
但其實大多數的論述都在鼓勵「正面幻覺」而非「正向思考」,
前者不但無助於達成目標、情緒調適或學習成長,反而容易造成反效果

真正的「正向思考」指的是從已經發生的負面事件中,找出正面的意義,以促發正面的行動;「正面幻覺」則是在事情發生之前,忽略客觀資訊,而一味地認為好事將會發生。如《秘密》《吸引力法則》《零極限》《力量》...等「新時代」色彩濃厚的靈修書,或「目標設定」「向宇宙下訂單」「能量說」「當你真心渴望一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來幫你的忙」等概念,都是在鼓吹「正面幻覺」。這只會加強個人的「完美主義」和不理性的「內部觀點」,因而在事後引起極深的負面情緒,或承受極大的損失。
..............................

心理訓練可以改變大腦構造 (神經可塑性),
在我們心底深處,總有一個善於觀察的、客觀的、開放的地方。這就是善於接納的心理軸心、內心海洋的寧靜深處。只要能立基於這個地方,運用反思認知,來改變大腦運作,最終便能改造大腦構造 (這樣的心理訓練並非一蹴可幾,而是需經由有系統的長期學習)。

心理活動刺激大腦神經啟動,而大腦神經啟動也會創造心理活動。
心靈地圖》所有建立在真愛之上的關係 (包括:父母、師生、善良的朋友...)
都可以視為一種相互進行的心理治療。相對的,也要遠離會給你帶來負面情緒的人。

我們可以集中心智 (如:持續性學習) 鍛鍊大腦中特定「肌肉群」強化它們的連結
建立新的迴路,以正向有益的方式將它們連結起來。
因此利用學習活動來聚焦注意力 (不可有手機...等外在干擾)
可以被視為一種大腦衛生、神經重塑手術

日前許世穎 Dewey 在《第七感:自我蛻變的新科學》讀後感(一)〈請按此〉發表後,
覺得意猶未盡。因此在今天補充說明,以饗「投資心理學部落格」長期讀者之支持 ~
........................................................

席格博士提醒了我們,大腦是一個人際的器官。第七感則是他所引領開拓的新領域──
「人際神經生物學」──的核心概念。這樣以人際互動檢視大腦運作的觀點,讓我們得以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人際互動其實都會對神經造成影響,而塑造出不同的神經迴路

別被 100 年前,缺乏現代科學心理學基礎的「卡內基式的溝通術」騙了!
溝通的第一步,是要先瞭解對方是不是值得你溝通?(參見丹尼爾‧高曼《 SQ 》)

這件事為什麼重要呢?因為每人的關鍵成長路徑,往往容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身邊有什麼樣的人,等同於抽樣的母群體(Population),而它會改變成長路徑的機率分佈。 有的人相處起來感覺很好,有的母群體能提高你的好運,有的母群體只會扯你後腿,所以最好不要讓自己歸屬在後者裡(WHF 許世穎心理學書院正向積極的專業學習社群,可以為您帶來好運!)

對於始終無法展現自信態度的人(也就是許世穎 Dewey 平常說的「沒有自我的人」),無論是在工作上或私人領域裡,我們都必須調整當下的情況。雖然不能馬上改變,但可以慢慢減少和對方相處的時間,並且把時間花在可以活化我們、可以彼此溝通的人身上

因為我們無法改變對方的舉止,只能改變自己對別人的態度。

即使如此,因為我們有無限的可能性,往後還可能遇到更多的人,所以面對不了解自信的重要性、又沒自我的人,沒必要勉強和他們繼續維繫交情
(許世穎 Dewey 補充:因為生命是有限的!)當然,或許有人覺得我的想法太過消極。

然而,明明不滿卻又要和對方往來,對對方來說,絕對不是誠實的態度。因此,在你給予適切的機會之後,如果對方依舊沒有正面的回應,請務必考慮採取「保持距離」的做法。
本文摘自《我的人生沒有偶然》 《第七感:自我蛻變的新科學》許世穎 Dewey 補充
....................................................................

「心理學發展的大躍進」總是來自於一些「原創的洞見」,透過「全新的角度」,
瞬間釐清我們的過往經驗,揭露出隱藏在背後的連結模式佛洛伊德無意識理論
達爾文進化模型,至今仍持續幫助我們了解人類行為與日常生活中的某些謎團。

丹尼爾.席格第七感(Mindsight)理論──大腦的洞見與同理能力──同樣的也讓我們發出
原來如此!的驚嘆,有時當我們陷入令人瘋狂的雜亂情緒中,將幫助我們整理出頭緒。

認知自己的心理,並感知他人內在世界的能力,可能是專屬於人類獨一無二的能力,是滋養我們健康的心理與心靈的關鍵。在關於情緒智商和社會智商的研究中,同樣也探討了這個領域。自我認知同理(以及自我掌控社交技巧)都是人們成功人生不可或缺的能力

在這些方面擁有卓越的能力,幫助我們在人際關係、家庭生活、婚姻,以及在工作和領導統御方面,都能茁壯成長。在這四個關鍵的人生技能中,自我認知是其他技能的基礎

舉例來說,如果我們無法監督自己的情緒,就不可能管理情緒,或從情緒中學習
如果我們無法調整頻率來準確認知自身經驗,就更難調整自已與他人同頻率。
因此,有效的互動必須仰賴自我認知、自我掌控,與同理心這三者的流暢整合

丹尼爾.高曼之前曾提出這個理論。但席格博士以全新的眼光,以第七感的概念重新定位這些人生技能,並提出有力的證據,證明第七感在我們生活中扮演的關鍵角色父母會影響孩子雕塑成長中的大腦,因此健康心理的構成要件就包含擁有與你同頻率、與你同理的父母──也就是具備第七感的父母。而這樣的教養方式也讓孩子培養出相同的第七感關鍵能力

在連結人際關係、心理與大腦的三角結構中,第七感扮演了整合的角色
當能量與資訊在人類經驗的這些元素中流動時,所形成的特定模式就會同時形塑這三者
(在此所指的大腦還包含從腦部延伸出去,分布在全身的神經系統)。

這可以說是最徹底的整體觀點由內而外地完整詮釋我們的存在
但是比這一切資歷更令人佩服的是他本人,他正是一個具有第七感、與人和諧相處,
給人帶來滋養的人。席格博士以身作則,充分體現了他的研究。
................................................................

人際神經生物學(參見《第七感:自我蛻變的新科學》)看來許世穎 Dewey 平常強調的:
加入正向社群並疏離負面的人並非無的放矢!因為每個人都有負面情緒,發生這種情況時,應該回歸源頭思考,從社群與情境的改變來著手,盡可能減少這種情況發生

比方說,碰了面就發牢騷的朋友或許不見面比較好;餐廳的菜色如果不好,下次就別去了。也就是不要光用嘴巴說,而是要落實於行動中(反之也要多參與正向積極的學習社群)

許多書裡只要提到語言的重要性時,大多主張「多說正面的話」「多說感謝的話」。
然而我卻認為,過度正面的態度未必帶來正面的結果。(許世穎 Dewey 補充:
如誤導民眾甚深的《秘密》、《吸引力法則》…等「非科學的」靈修類書籍。)

因為我覺得惟有對方真的很棒、令你很感動時,才該說出感謝或感動的話。
然而像是「被對方一腳踢開、大聲斥責,仍然要說聲謝謝」的說法,只是自我欺騙罷了。
因為這只是用過度正面的形式來逃避問題,絕對無法讓自己提升

當別人一腳把你踢開、大聲斥責你時,你要勇於回敬回去,而且不要再和這個人往來,
慎選周遭的朋友(許世穎 Dewey 補充說明:如同川普在《大膽想‧出狠招》一書所說的:
要讓傷害你的人付出應有的代價。孔子也說要「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許世穎 Dewey 則不想浪費生命在缺乏教養的人身上
因為生命該浪費在美好的人、事、物…上。有道是「道不合,不相為謀」。
若因一時無法抽離對方所在的範圍,此時,「疏離策略」不失為一個很好的方法。
.................................................................

《第七感》整合內心的創傷

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趨力,促使我們追求身心健康~追求整合。但是世事難料,我們有時候會發現自己的整合受到阻礙。阻礙可能來自連結受損,例如尚未化解的舊時創傷。當我們能夠以深刻而整合的方式理解我們的人生,就能得到連貫一致的人生故事,達到整合之境

歡迎加入由一群有自我又有自信的終身學習者組成的地王班(許世穎心理學書院)。另請參考
1.《務必遠離沒自信、沒自我的人
2.《第七感:自我蛻變的新科學》讀後感(一)(〈請按此〉)
3.《是情緒糟,不是你很糟》終於快樂的內觀力

真正的「正向思考」指的是從已經發生的負面事件中,找出正面的意義,以促發正面的行動;「正面幻覺」則是在事情發生之前,忽略客觀資訊,而一味地認為好事將會發生

如《秘密》《吸引力法則》《零極限》《力量》...等書籍,或「目標設定」「向宇宙下訂單」「能量說」「當你真心渴望一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來幫你的忙」...等概念,都是在鼓吹「正面幻覺」。這只會加強個人的「完美主義」和不理性的「內部觀點」,因而在事後引起極深的負面情緒,或承受極大的損失


本文作者不收沒有自我的學生;因為「沒有自我的人」也沒有終身學習、心理成長的動力
當然,會持續瀏覽本站的讀者,皆是「有自我、喜愛學習、重視心理成長」的優質菁英!

尤努斯》改變要靠持續運動而非一時興起活動

不論個人或社會之提昇,真正有意義的改變,要靠長期持續運動、而非一時興起的活動

沒有短時間可開發潛能這種事。《改變,好容易》指出關於改變,我們學到最重要的一課是

改變並非短期發生的事件所有正向的良好改變都需要長期努力的過程
尤其是「長期投入的學習過程」也要提醒您:千萬別受騙去上短期昂貴課程

閱讀是大腦的最好開發方法,而且很便宜~遠比昂貴的「潛能開發」詐騙課程便宜太多了市面上常有短期昂貴課程,提醒您切勿上當!即便花再多冤枉錢、找大師來教你…都是毫無意義、徒勞無功,甚至導致身心受創的副作用!因為「改變並非事件,而是過程」沒有短期間可讓人達到長期轉變,這種戲劇化、近乎「不勞而獲」的事,參見改變好容易》書評

2015-06-12

知見心理學pov山達基scientology國際芳療師

有個臉友發訊息告訴我,兩年前為了圓一個在身心靈各方面、可以助人助己的「國際芳療師」的夢,前前後後花了二十幾萬上課、買精油...結果當然是一場空。看了我的貼文,最近終於清醒了!所以特別發訊息向我致謝,否則還不知要再投入多少錢?
.
但不過是一兩年前,她也曾表示想上我的課,卻猶豫不決始終未成行。大筆錢一下子投入,小錢猶豫不決(本書院一堂課約一千元)。看那麼多笨蛋排隊等著被騙,真的覺得應該要改行當騙子才對!所以說會被詐騙都是命,擋也擋不住!臺灣人「易騙難教」舉世無雙!

大學教師:才二十幾萬,我學pov花的應該有他的好幾倍。
許世穎:請問pov是什麼?
大學教師:知見心理學
許世穎:了解,我早覺得知見心理學有問題
大學教師:也差點當訓練師。有夠耗呆
許世穎:他們也很積極的來加我的社團(粉絲團)
大學教師:理論可用,人則不可說不可說啦!
許世穎:我只相信科學心理學,但可融入一千年以上的宗教,如我以前的長官鄭石岩教授(教育部訓育輔導委員會主委)
大學教師:科學心理學正好被山達基scientology拿來用耶!我也參與過,小小嚇人。要脫離還好難喔!
許世穎:山達基只是以科學為口號,並非真的是科學
大學教師:非常了解。
許世穎:新興教會不符合一千年以上

被討厭的勇氣》個體心理學「新精神分析學派」大師:阿德勒

難道我們為了別人的認同,就必須在坡道上不斷翻滾嗎?要像滾動的石頭一樣損耗自我,直到失去原來的形狀,變得圓滑為止嗎?真正的自由其實是將滾落的自己由下往上推的態度」,與其終日擔心受怕自己沒有符合別人的期待,不如,一步一腳印,每天清晨一起床,就好好的問自己:生命的這個時刻,我最想創造的,是什麼?問了,然後就去創造一分一秒的美好!
你不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望而活,我也不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望而活。我們沒有必要去滿足別人的期望。那正是你行使自由、讓自己生活自在的證據,是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 摘自《被討厭的勇氣》
(許世穎:個體心理學「新精神分析學派」大師:阿德勒)

逃,生:從創傷中自我救贖》西呂尼克

經歷過重大創傷的人,該如何找到生路?《逃,生:從創傷中自我救贖》西呂尼克長大後成為知名的心理醫師與暢銷作家,不幸童年驅使他鑽研人如何從創傷中復原,成為心理韌性的專家。他認為,人心具有創傷後自我重建的能力,命運多舛的兒童日後也能長成健全的大人
.
在本書中,西呂尼克一面回顧二戰期間猶太屠殺帶來的集體創傷,及身為猶太後裔的成長歷程;另一方面以心理學角度看待受創的兒童如何展現驚人的心理韌性,與外在世界重新連結。這是一段歐洲人不願正視的黑暗歷史,但透過作者以自身為例的挖掘,引起了舉國閱讀熱潮。西呂尼克展現了勇氣的例證,慷慨的精神,任何因遭逢迫害而失語緘默、迴避痛苦、佯裝樂觀的個人或群體,都能夠從本書中得到啟示與鼓舞。
.
「他因為不幸而理解不幸,駕馭不幸,體現了心理韌性的奧祕:懂得回觀過去的遭遇,透過現在的亮光照亮過去,那一段創傷因而顯現出其超越一切的意義。」

為何教甄考題,尤其是史哲部分會連連出狀況呢?

教育之道無他,唯愛與榜樣而已。~福祿貝爾(幼兒教育之父)

為何教甄考題,尤其是史哲部分會連連出狀況呢?說穿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這方面的人才極少,且出題者本身史哲基礎薄弱的原因。但因史哲的重要性,這部分又非得出題,且佔分甚高。筆者這麼分析不是隨便講講的。謹以自身實例說明如下:
本人師專畢業後(民國 74 年入學)插班中興法商社會系夜間部(白天在台北市立福星國小任教),夜大畢業後回母校(今台北市立大學)全職念研究所。當年教育所分四組(行政組、課程教學組、心理輔導組、史哲組)。筆者忝為教育所第三屆(民國 84 學年畢業)第一屆全班只有一位史哲組,第二屆 0 人,第三屆就是我
其實第三屆本來也會是掛零。因為師專時我是心理輔導組畢業的,照理說研究所應該繼續念心輔組。但創所所長吳清山(今國教署長)和我商量。因為唸師專時,就和吳清山老師很熟。也因如此,班上第一任班代也由筆者擔任。我變成了史哲組的傳人: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吳清山.許世穎(誤)
高博士:台北縣到新北市的教甄我看了多年,強為選擇而出題,偏偏4個選項又模稜兩可;用人力不足乃掩蓋不出申論題,不想惹麻煩而拒絕承認題目出不好。每年凌遲一次考生。
許世穎:教甄出題者程度很差是事實,史哲部分尤其如此(我也出過教甄考題,所以了解情況確實如此!說起來自己也該負一部分的責任)

2015-06-02

國小隨機殺人事件,真的純屬意外嗎?

帶過課後輔導,也兼任過多年訓導(學務處)行政的世穎。對國小發生這種不幸的事,坦白說,並不意外。因為長久以來教育界受社會風起影響,只重視短期浮誇的熱鬧活動。相對的,對不起眼的平日例行,也是更重要、更基本的事,無人重視。少數重視者還會被視為唱衰、消極不愛辦活動。
.
但別忘了!每一位教師或行政人員的時間心力都是有限的。辦這辦那..自然沒心力做好更基本的事。其實,這些道理哪一位資深教師會不知道?但就像某位甫退休的國小校長的評論《基層學校 抱著炸彈做事…》唉!別說了!趕快去湊「學思達、翻轉教室」的熱鬧!你瞧!多正向!多積極!多進步開放啊!

2015-06-01

如何獲取別人的信任?

學生問:如何獲取別人的信任?
許世穎:首先,先讓自己成為值得別人信任的人。不要急著表現,不要急著獲取別人的信任。不要短時間讓人對你大喜過望,而是要長期的不失望。在人際交往上,我們應該追求的是一種「累積的價值」(以上部分內容為引述)。然而,這需要長期的累積。而且破壞這種長期累積的信任,往往在一瞬間。
.
例如:本書院前教師「周舜欽、簡均羽」,將兩班「初階班」學生帶走,且在同棟大樓(五鐵秋葉原)同樣上課時段、同份教材(抄襲盜用其他教師研發的教材)和原屬的「閱讀治療教師群」打對台。便枉費了愚師 10 年來對他們的信任。更嚴重的是,也傷害了其他教師對他們的信任。為何一點利益就背叛同事及老師,同為師大(研究所)出身的他們,這樣的品德堪為學生的表率嗎?才 30 幾歲的他們,日後在社會上又如何為人所信任呢?

一堂10幾萬爽快決定,1080的課卻猶豫不決!

一堂10幾萬爽快決定1080的課卻猶豫不決!

人的不理性真是處處可見,前幾天又封鎖了一個人。該位仁兄對於一堂 1080 元的課猶豫不決一年多,但卻輕易去上一堂十幾萬元的潛能開發課程(價差100倍)就當被我騙好不好?代價也不過是 1080 元!本社群不收笨蛋!

一個每天加班的上市公司科技男,幾年來每隔一段時間就問:老師,您什麼時候要來我們這邊開課?我好想上您的課。新竹都沒有類似的課..
.
真好笑!你這麼想上怎麼不來台北上,求人不如求己。我的教室就在台北車站對面。你說的時間已經可以上很久了!最近我已封鎖他了。「只看一個人怎麼做,不看他這麼說。」附帶說明的是:我到台北以外的地方授課,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了!平日忙碌的我,未來也不大可能去台北以外的地方。
.
何況我自己承租 10 幾年的教室,在全國地王地段,房租很貴!(捷運共構的五鐵秋葉原,比新光三越更接近台北車站。)應該會充分利用,不會空在哪裡。放著自己的場子不用,然後跑去別人的地盤上課,這不是本末倒置嗎?

劉秀枝教授:預防失智的最佳策略是什麼?

預防失智的最佳策略是什麼?
前榮總神經主任、失智症權威「劉秀枝教授」指出:預防失智要從年輕時候開始累積「智能資本」。最佳策略是「閱讀」,其次是好友們聚在一起的親密對話、深厚連結。(如果以上兩者可以同時進行,如:好友組成讀書會,那就更好了!)
許世穎:幸福的人喜歡「更深刻的對話」:研究指出幸福的人,往往有幾位常常碰面,而能真心分享彼此內在的好友。人們在進行深刻交流,進行有意義社會互動時,才會產生幸福感(請注意所謂的「更深刻的對話」指的是有深厚連結、如好友般的親密交會,而非雞尾酒會式的應酬社交)

教甄不是很難嗎?聽說錄取率不到一成?是否該放棄了!

學生問:教甄不是很難嗎?聽說錄取率不到一成?是否該放棄了!
.
許世穎:其實錄取率比一成低,但這些考慮應該是你起碼一年前要考慮的,而非考前的現在。30 年前愚師考師專時,錄取率只有 1 %。尤其我唸的「台北市立師專」更難!班上同學都是北一女的。但我承認哪個時候我們比較乾脆,考不上就不用浪費時間修教育學程了!
.
國中時我唸過後段班,同學有人念軍校,服預官役時他還算我的長官。有人做生意,在扶輪社每次捐錢都令我瞠目結舌!如果教書是你的終身志業,今年考上與否應該不是重點。總之,現在應該是全力以赴的時候,加油!

臺北市北投區文化國小隨機殺人事件/強化校園安全工作策進 3 大作為

反社會人格者在犯下大案前,衝動、涉險與侵害他人的行為大都斑斑可考,但隨機殺人者的犯案紀錄通常一片空白。隨機殺人者大都有人格違常,但特質以長期鬱鬱寡歡、自戀居多,而非逞兇鬥狠、素行不良之徒。~ 以上摘自沈政男 / 精神科醫師
(鄭捷、龔重安是「自戀人格」,而非「反社會人格」。~ 許世穎)
.....................
強化校園安全工作策進 3 大作為《柯文哲:讓孩子能安心上學》北市府緊急召開文化國小校園安全事件專案會議,教育局長湯志民指出,教育局強化校園安全工作策進作為,包括:一、校安維護加強作法(一)學生在校時間,要求警衛、保全人員,除注意校園監視系統外,加強校園定點巡邏次數;學校行政同仁加強巡堂,並請老師們一起協助校安維護;並籲請家長志工協助校園巡檢工作,提高巡檢密度以維護校園安全。(二)學生在校時間,學校應依校園管理SOP流程確實執行,對於進出校園人員全面進行門禁管控,未配戴證件者不得進入校園,對陌生人提高安全警覺與處置。(三)檢討學校圍牆的監視系統與裝設地點,如有不足,加強裝置。
二、加強師生安全意識(一)學生上課時間如廁,勿單獨行動,應先向老師報備,並攜伴同行;老師對於學生離開教室、如廁等情形,應加強注意,以利緊急事宜之處置。(二)後續派專業輔導人員到校服務,配合學校規劃進行學生及教師安心服務,教育局也會派員協助,持續關心。
三、與警政單位聯防
(一)學校應與警政單位加強合作,按照既有SOP流程執行,建立雙向校安通報機制,以發揮緊急應變的能力
(二)學校依加強校園安全維護之需求,得請警政單位協助校園巡邏;學校可請警察局協助學生上、下學安全維護,確保師生安全。
警察局長邱豐光也針對相關措施說明。警察局長邱豐光表示,警察局會在既有的護童專案基礎上,全面檢討、強化。記者提問,若加強警力校園巡邏,需要增加多少人力?邱豐光表示,將全面加強校園、尤其是152所國小的巡邏密度。他會要求轄區派出所,在不增加現行警力負荷的前提下,提高勤務密度,儘量消除勤務空隙,不要讓歹徒有可乘之機。
關於記者提問今天發生的事件,是否屬「無差別殺人事件」?邱豐光指出,因為兇嫌是畢業於該所學校、對於地形、地物、學生的作息都非常了解,所以輕易得逞。因此,他認為這不是通案,也不是「無差別殺人事件」。邱豐光指出,當然要積極防範,但最重要的是,檢討個案的犯罪歷程,檢討學校的防護能力,警察局會協助教育局加強相關防護措施。
北市文化國小發生女童疑遭龔姓男子傷害事件。晚間,臺北市副市長周麗芳、教育局長湯志民、社會局長許立民等皆到救治女童的臺北榮總醫院,向家屬慰問致意。柯文哲市長也取消公開行程,於晚間9時召開校園安全的專案會議,經過1個半小時的會議,率領市府團隊,向媒體說明會議結論。
柯文哲首先感謝臺北榮總醫護人員盡力搶救。他表示,在事件發生後,相關局處緊急蒐集必需的資料,在晚間9時,由他緊急召集相關局處開會,討論緊急的改善措施。他說,會議的目的是要重建校園安全,最起碼,要讓小朋友下周一可以安心去學校上課。他也提到,下周一上課會派輔導人員進駐學校,安撫學生和老師的心情。至於進一步的改善措施和檢討方案,他會親自督導教育局、警察局、社會局檢討、改進。
柯文哲強調,今天晚上開會作出的結論,只是緊急改善措施,之後還會對於像是校園的開放、圍牆的設計、社會特殊份子的追蹤管理,持續進一步檢討、改進。柯文哲表示,發生鄭捷殺人事件後,臺北市的校園對於特殊學生,已經建立一套系統來追蹤,但今天的事件碰到的對象不是學生,他坦言之前改進的措施裡面,並未設想過這種狀況,這的確是個漏洞。關於後續的改善與檢討方案,他會親自督導,再向市民、媒體說明,務必改善相關措施,強化校園安全。摘自:臺北市政府秘書處媒體事務組

龔重安、鄭捷是「自戀人格」,而非「反社會人格」

鄭捷、龔重安是「自戀人格」,而非「反社會人格」。以下摘自沈政男(精神科醫師)單一殺人、監所逃避、尋求判死型隨機殺人:台北市文化國小二年級女童遭刺頸致死案,兇嫌龔重安與被害女童全不相識,也沒有直接的照顧、仇恨、情慾與債務關係,可以算是一起隨機殺人案。隨機殺人案在台灣治安史上先前共發生三起,目前這起與前例有何異同?
2009年,三十六歲長期失業且積欠債務的南投男子黃富康,在網路上以租屋為由,約陌生男屋主到台北士林看屋時,當場將屋主殺害,隨後又從其身分證查得住所,再到該處將屋主妻子與兒子砍傷,並在犯案後騎機車逃逸。黃富康後來精神鑑定有疑似潛伏型思覺失調症,殺人動機是想學日本漫畫將壞運過給被害者,後遭判死定讞。依日本的隨機殺人歸類,黃富康屬於短時間內連續殺人、對自身境遇不滿的隨機殺人。
2012年,二十九歲打零工維生,長期因憂鬱與焦慮就醫的台南男子曾文欽,到湯姆熊遊樂場,將一男童誘騙到廁所,以摺疊刀重刺男童頸部致死,並在犯案後騎機車逃逸。被逮後,曾文欽表示,「殺一、兩人不會判死,想被關到老」。曾文欽一、二審都被判無期徒刑。他屬於單一殺人、監所逃避型隨機殺人,也就是受害者只有一人,犯案動機是藉此脫離社會生活,到監牢裡過日子。
2014年,二十二歲的大二男生鄭捷,小時候在學校自覺受辱以後,萌生殺人念頭,在構思經年以後,選定台北捷運犯案,在車廂上砍死四人,砍傷多人,犯案後在月台遊蕩,遭到逮捕。鄭捷的精神鑑定顯示有人格異常,但無重大精神疾病,一審被判死刑。他屬於大量殺人、尋求判死的隨機殺人。
從這三起隨機殺人案來看文化國小殺童案,可以發現兇嫌龔重安找單一受害者下手,還刻意避開學童聚集處所,在公廁選定落單女童為目標,與曾文欽類似。這樣的犯案手法,都是先想好要殺兒童,再挑選殺人處所。何以挑選兒童?因為容易下手,可以確保殺人成功。龔重安挑母校校園、曾文欽挑遊樂場,都因這是他們熟悉的、可以接觸兒童的地方。相較之下,黃富康與鄭捷對於自己的殺人能力較有信心,一開始就選定殺害數人以上。
至於殺人動機,龔重安在被捕後說「一、兩年來聽到聲音批評他沒工作、沒女友,到廟裡拜拜也沒效,想自殺沒勇氣,於是想住進監獄,或許聲音就會不見」,而對於刑責,他表示「無期徒刑或死刑皆可」,由此可見他屬於監所逃避,甚至有尋求判死的動機。此點與曾文欽、鄭捷類似。
接下來必須釐清的,是龔重安到底有沒有如他自己所稱的精神症狀,這是了解他犯案原因的重要關鍵。如果是在幻聽影響下犯案,就與一般的隨機殺人比較不一樣,而是比較類似螢橋國小的潑硫酸案,或者北一女門口的潑硫酸案,後兩者的犯案對象也都是陌生人,但一般不會被視為隨機殺人。
至於媒體這兩天提到的反社會人格,其實不足以解釋隨機殺人的犯案動機。反社會人格者在犯下大案前,衝動、涉險與侵害他人的行為大都斑斑可考,但隨機殺人者的犯案紀錄通常一片空白。隨機殺人者大都有人格違常,但特質以長期鬱鬱寡歡、自戀居多,而非逞兇鬥狠、素行不良之徒。
一個沒有重大犯罪紀錄,同事朋友也看不出明顯行為異狀的人,為什麼會變成社會眼中的「人魔」?殺害一個無冤無仇,也沒有情感與錢財糾葛的陌生人,是為了什麼?這是台灣社會必須學習了解的事情。
— 在閱讀治療教師群:許世穎「工商心理學」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