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01

吳英璋(台大心理系教授、臺北市教育局局長、臺灣臨床心理學會理事長)

吳英璋(台大心理系教授、臺北市教育局局長、臺灣臨床心理學會理事長)自從有了國家考試,我覺得很糟糕,與從前紮實、嚴苛的訓練相比,現在碩士班的訓練過於匆忙、學生學習時間完全不夠,同時也不容易學到所謂的臨床上的理想,也就是對生命負責的態度。國家考試制度會讓學生只追求考試及格而忽略臨床心理學中「尊重生命」的精神,少了一股鞭策自己的力量。一位好的臨床心理師需要不斷自我要求,加強各方面的能力才是對個案的基本尊重。就連已在臨床心理學界奉獻數十年的柯永河老師在他七十歲生日時亦曾感慨自己做的學問還不夠,永遠無法停止學習。心理輔導教師 / 諮商心理師 / 臨床心理師(全國唯一輔考社群)粉絲團 ~ 請按此

現今社會常以「工具性」為取向,不只心理學,就連教育方面也是,有些從事這兩個領域的人只把職業當作一般工作,不帶任何理想與情感,不認為這種「生命的接觸」是很嚴肅的事情。老師,是帶著孩子寫下生命故事的人;臨床心理師,是帶著個案重寫生命故事的人,兩個角色做的事情其實是一樣的,很多原理都相通,基本的原則是要去尊重你所面對的每一個生命,所以如果只是把如此神聖的職業當作一份餬口飯吃的工作,這是不對的。

遺憾的是,凡事以經濟為出發點已成為這個世代普世的價值觀。如果我們把人當工具看,等於是將人物化,生命平權的困境即產生。在經濟制度下,人們變得更自私,只追求物慾的滿足而缺乏精神層面的涵養,這是很恐怖的現象。舉例來說,身處資訊大爆炸的時代,現在的孩子反而比較少主動思考,每天接收大量的訊息卻沒有機會去消化,看事情的角度就會變得很表面。近年來,我常反省思考該如何教育下一代?到底還能帶給下一代什麼?我們是不是要預期未來的社會的樣貌才能教給學生他們需要的東西?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教育工作者好好省思。摘自台大心理系(許世穎 Dewey 在台北市福星國小任教期間,教育局長即為吳英璋教授)心理輔導教師 / 諮商心理師 / 臨床心理師(全國唯一輔考社群)粉絲團 ~ 請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