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31

臨床心理師督導vs心理輔導教師/諮商心理師/臨床心理師:全國唯一輔考社群

Dravzo Jarh(資深臨床心理師督導)說真的,心理師定在碩士已經13年,並沒有如同蘇委員擔心的那樣,心理師人數不足。會缺心理師是因為正式的機關機構並沒有辦法開那麼多缺來容納這群心理師。另一方面,學校系統自來就有自己的體系人力,即教師
許世穎:雖然我是學校輔導教師出身的,但我還是覺得心理師比較專業。

Dravzo Jarh:我不確定那個差異是專業?老師有老師的工作職責。所以就會有老師的角度、目標和做法。但是,在進行心理輔導時,可能又要跳脫"老師"的身分,才能進到心理師的角色、角度與目標、做法。相對的,我認為心理師有時會不具有老師的優勢。老師與學生朝夕相處,雖然有可能有過多的心理治療上的反移情,或先入為主的態度。但老師和學生之間的熟悉,卻是心理師要與學生培養很久才會出現的。而且,心理師有可能過於"專任",只把輔導當工作。卻忘了把真正的"案主中心" 的無條件的包容、接納與關懷放進來。兩者有優有劣,個人認為不能偏廢。亦即與世穎兄文中所述的 "三級預防"觀點一致。學生輔導,多點人,多點力。在各自的位置、角度,角色、方式,來幫助學生。才能讓莘莘學子受益更多

許世穎。以前擔任學校行政職務時,兩種專業人士都聘任過。比較後還是覺得專業度有差。但就像吾師王文秀教授所說的,由於制度設計,專任輔導教師待遇較佳也較有保障(公立學校教師,享月退休金)

Dravzo Jarh 說實在的,心理輔導這個咚咚,真的需要時間培養。在所謂技術層面以及知識層面,的確可以靠補充訓練來獲得或者加強,但很多 "對人"的態度,是需要培育的。也就是說,一個從至少碩士班三年培養、訓練出來的心理師,到學校之後,至少會比起到校任職後才被培養的三年內的輔導老師,要更有專業的素養與表現

若再過三年,各自又有所成長,假設成長幅度都一樣的時候,心理師已經有六年經驗了,但輔導老師還低於三年。但如果輔導老師的自我期許和適性特質又比心理師更高的時候,又經過的這三年的成長幅度才會有所不同。而才有可能追過心理師。於是得到一個推論,成事在人.... 期待將來被編納成為輔導教師者,不要覺得是接到一個燙手的的任務而不肯把心放入。只要有心,任何人都可以成為食神的意思吧!

許世穎:贊成 ~ 心理輔導這個咚咚,真的需要時間培養(管理學上的對專業的基本要求,有一共識:10 年或一萬小時)

Dravzo Jarh:感謝世穎兄不棄!輔導、諮商、治療,向來是心理工作的一脈光譜。臨床心理師很想自己可以承接這光譜的一切,但恐不見得合宜。在光譜的不同處,有更多的人分別在位司職。然後互相承接、互相合作。方乃萬民之福也!

許世穎:
輔導教師:學校輔導(教師身份)
諮商心理師:機構諮商服務
臨床心理師:醫院門診治療
心理輔導教師/諮商心理師/臨床心理師:全國唯一輔考社群)臉書 / 粉絲團

Dravzo Jarh:在回應 @許世穎 兄對於學生輔導法之見解時
我提到了「輔導、諮商、治療是心理工作的一脈光譜」
我想,這個概念應該很多夥伴都曾聽過或想過
若據此去思考諮商心理師與臨床心理師的區別時
我的看法是
在所謂心理師法後時代,是否諮商輔導所的課程漸漸想超脫心理師法對於諮商心理師職業項目的限定
試著讓訓練出來的學生更能夠適任於執行臨床心理師多出來的項目?
所以形成了諮商心理師與臨床心理師無異的可能事實?
而今,學生輔導法的通過,至少幫在校園進行光譜中的輔導工作者,做了一項正名(雖然還未幫在非校園中的社區輔導工作者正名)
也就是說,在將來的心理工作光譜中,至少在校園已有「輔導、諮商、治療」的定位出現
若再反思校園中的心理工作者的定位時
假設校園中同時設置或聘有輔導教師、諮商心理師、臨床心理師
那麼這三者的工作又該有何區分?
是否輔導教師再將來也會變得能夠執行目前臨床心理師的執業項目?
假設各師範學校針對輔導教師的養成,在大學時代就進行更多的深化、加強的課程
或許有時,「輔導、諮商、治療」很難去區分目前你幫個案處理的是在光譜中的的哪一個點
或者說,諮商人員在自己的工作範疇中也常會走到治療的光譜點上
而心理治療人員也會在自己的工作範疇中進行輔導、諮商的光譜點
若是如此,那麼整個光譜也可以只有一種叫做「共同心理工作者」
(可代入「心理師」一詞)在進行光譜中的各點工作
或者應該有所謂的分級制,輔導有一群工作者,諮商有一群工作者,治療有一群工作者?
若以此再試著推導
輔導工作者與諮商工作者,可能也了解嚴重精神病、腦部心智功能不足,但在工作分野、工作型態、工作目標上,做的東西仍與心理治療工作者或有所區別
抑或是形成「共同心理工作者」,在光譜的各點上,依承接的個案的特性,施以當時所適用的光譜點上的工作分野、工作型態、工作目標在個案身上為妥?